•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专栏

反“内卷”对PPI影响几何?

时间:2025-8-30 13:40:22   作者:鲁政委     
内容摘要:当前出台的反“内卷”政策主要抓手仍在供给侧,未来还需要更多需求侧政策,使物价回归合理水平
  2025年以来,中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当月同比跌幅呈逐步扩大态势。2025年6月,中国PPI当月同比录得—3.6%,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近期,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密集出台,市场对于工业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快速升温。

  和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时的PPI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当前较为明显的特征是,PPI下跌的行业更具普遍性。在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PPI下降更多集中在煤炭、石化、钢铁等部门,而当前不同行业对PPI的拖累则更加平均,煤炭、石化、钢铁等部门的PPI下降幅度小于上一轮,汽车、计算机电子、医药等非传统行业的PPI下降幅度则大于上一轮。由此可见,本轮反“内卷”和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时期影响PPI的主导因素或有不同。

  影响PPI走势的因素大致分为四个类别:一是供给因素,若工业产出供给大于有效需求,则会显著压制工业品价格;二是需求因素,若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亦会随着需求下降而下降;三是输入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原油价格上;四是除上述因素外的其他因素。

  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时期PPI同比的供需因素来看,PPI同比变化和产能利用率变化趋势相关性较高,PPI跌幅扩大的过程也伴随着产能利用率的下降,且PPI回升的时点也对应着产能利用率回升的时点。而在PPI跌幅扩大的前期,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正增长。以上证据或表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供给因素在PPI变化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从当前P P I 同比的供需因素来看,产能利用率变化和PPI同比变化的同步关系弱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期间。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和PPI同比变化的相关性则明显增强。这或许表明,相较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本轮PPI跌幅扩大的过程中需求侧发挥的作用要显著提升。

  为更为准确地分析供需因素在PPI变动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回归分析的办法来估计不同因素在PPI变化中的贡献大小。使用限制性最小二乘法,将不同时期的PPI同比对工业产能利用率同比变化值、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比变化率、布伦特原油现价同比变化率进行多元回归,将估计得到的各变量系数乘上各变量均值,以此来反映各个因素在PPI同比中的贡献占比,而回归估计的残差项则为未被指标捕捉的其他因素。

  从分解结果来看,2023年Q2以来,影响PPI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为需求因素,其大约使PPI降低了1.45个百分点,约占PPI整体下降幅度的52.8%,这也表明当前PPI的下降主要来自于需求因素。在控制了油价和需求因素之后,供给因素在当前PPI中的作用仅占整体PPI变动的2.2%.而在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供给因素约导致PPI下降0.7个百分点,约占PPI整体下降幅度的25.0%,是仅次于油价变动的第二大影响因素。因此,从PPI因素分解的结果也可以看到,本轮反“内卷”竞争和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PPI下降的主导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上一轮供给侧改革的供需失衡主要来自供给端,而本轮的主要矛盾在于需求侧。

  当前出台的反“内卷”政策的主要抓手仍在供给侧,而当前PPI下降的主要因素在于需求端,因此,除了供给侧政策外,还需要更多需求侧政策,使物价回归合理水平。(作者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标签:2025年第8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老板的六项修炼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