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肉面线、仙景芋头、香酥软虾……一道道正宗闽南乡土菜肴在厦门味友餐饮店被翻出了新花样,和家常做法相比,味友用料更讲究、装盘更精致,吃法更便利,但相同的是,“都有妈妈的味道”。
1993年,26岁的王瑞祥结束外派船员生活,在集美村口开了一家小饭馆,买菜、炒菜、收银、服务,都是他一个人——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绝大多数餐饮创业者的缩影。
王瑞祥赶上了好时候。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也就是这一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集美台商投资区,吸引了大量台商前来投资,工厂和生活配套设施拔地而起,王瑞祥那家本是为了服务周边居民的小饭馆,因为口味纯正、服务周到,成了台商一解乡愁的地方。此后,他便深耕闽南乡土菜肴,秉承“以味会友,真材实料,诚信守法,文明经营”的理念,从食材采购到菜品出品,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有温度的餐饮服务。
经济在发展,消费需求在变,产品也要变。王瑞祥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对传统餐饮和创新产品的双重需求,在保留闽南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饮食理念和消费者口味偏好,通过不断研发新菜品、优化产品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味友鸭肉面线获评“中华名小吃”,匙子炸获评“福建名小吃”,仙景芋头、香酥软虾等入选“福建名菜”,这些特色菜品让味友声名远播。王瑞祥还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优化内部流程,加强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实现了标准化服务流程和个性化服务创新。
“厦门是侨乡,也是热门旅游地,我希望以美食为媒,宣传好闽南文化。”带着互联网思维,味友继续创新:在产品方面,尝试小海鲜大排档、尾牙宴会等多元业态;在营销方面,拥抱自媒体,充分利用互联网……
“感谢改革开放!”王瑞祥一再说。是的,我们都应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