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曾凤飞:“新中式”男装的破茧之路

时间:2025-7-20 11:49:12   作者:未央     
内容摘要:文化是设计的根基,“传统工艺现代化”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设计理念让曾凤飞在“新中式”服装设计道路上不断获得新突破

曾凤飞:“新中式”男装的破茧之路


  “ 这么多年, 我一直坚持把中国元素用在我的设计上, 过去如此, 现在依旧, 未来更会矢志不渝。”“ZENGFENGFEI”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曾六次获得年度“中国最佳男装设计师”的曾凤飞语气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执着,讲述着他与“新中式”服装的不解之缘。


  文化积淀


  1966年,曾凤飞出生于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三沃渔村。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及人文格局影响着曾凤飞的成长。童年时期,他常常在海滩上以沙为纸、以竹作笔,将海浪的韵律、贝壳的肌理等自然景观转化为视觉语言。这种自然的创作本能,为其后来“以山海为形,以文化为魂”的设计理念奠定了基调。


  13岁时,父亲的离世让家庭陷入困境,曾凤飞主动辍学,跟随渔民出海。在颠簸的渔船上,曾凤飞将对绘画的热爱转化为对抗命运的力量:用鱼线在帆布上勾勒海鸟剪影,以鱼骨为刻刀在船木上雕琢潮汐纹样……

  这段海上岁月不仅锻造了他坚韧的品格,更让海洋成为其创作的永恒主题,构成了“新中式”设计“以器载道”的核心思维。

  18岁那年,一位到三沃渔村写生的大学生笔下栩栩如生的风景激发了曾凤飞对外部世界的向往。1984年,曾凤飞瞒着母亲,用姐夫给的10元报名费报考了厦门鼓浪屿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考试中,他文化课成绩未达标,但他提交的潮汐系列服饰设计草图以独特视角获得专业认可。这些作品结合传统服饰工艺,通过几何化重构展现出强烈的现代感。这种“传统工艺现代化”的尝试,也成为曾凤飞“新中式”设计的萌芽。

  1988年,曾凤飞在厦门大学陈马宝教授引荐下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工作,成为一名临时管理员。“我热爱厦门,图书馆的那段时光让我受益终身。这里也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厦门的闽南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创作源泉。”三角梅的娇艳、鼓浪屿的浪漫、凤凰花的热烈,还有郑成功像的历史厚重感,都成为他的设计灵感来源。在厦门大学工作的5年间,曾凤飞系统研究了《考工记》《天工开物》等典籍,同时深入鼓浪屿建筑群考察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学。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习路径,直接催生了其新中式设计方法论:在闽南红砖厝的飞檐翘角中提炼线条语言,于嘉庚建筑的闽南元素与西式结构中寻找融合范式。

  1993年,第四次参加高考的曾凤飞在专业课考试中将地域文化升华为时代美学,以渔舟唱晚系列设计震撼评委。作品以渔家子弟的生命体验为原点,将渔网的结构重组、贝壳的立体镶嵌、船木的肌理再造等工艺语言,转化为具有当代性的服装设计。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鲁闽教授评价其“开创了海洋文化的现代叙事”。尽管文化成绩依旧不理想,但凭借优异的专业成绩,他得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老师鲁闽的赏识,破格进入服装设计专业进修。从此,他全身心投入服装设计领域,命运的齿轮开始重新转动。


曾凤飞:“新中式”男装的破茧之路


  设计革命


  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成回到厦门后,面对本土市场对新设计理念的漠视,曾凤飞毅然选择用作品叩开市场的大门。在连续三年参加全国服装设计大赛均铩羽而归后,1999年,他终于凭借花之恋系列作品斩获中国(南宁)现代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优秀奖。


  2003年,当曾凤飞带着作品首次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时,国际时尚界对“东方元素”的刻板认知深深刺痛了他——西方主流市场普遍将日本设计等同于东方美学,中国男装在国际舞台始终被西式剪裁框架所禁锢。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男装要真正崛起,必须建立文化自觉的设计体系。

  2008年,怀揣着“中国人的衣橱里,理应有传承中国文化的服装”

  这一信念,曾凤飞在厦门创立同名品牌“ZENGFENGFEI”,正式踏上新中式时尚的探索征程。

  创业之路向来荆棘密布。同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刚起步的凤飞服饰遭遇资金链断裂、管理混乱等问题,迫使曾凤飞在设计与经营的双重压力中寻找平衡。经过战略调整,公司建立“设计+运营”双轨制,曾凤飞专注设计,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供应链管理与市场拓展。

  因国内男装传统设计思维固化严重,品类、款式迭代周期长等现状,曾凤飞早期设计的几款产品在投放市场后遭遇滞销,导致企业库存压力骤增,运营陷入困境。面对仓库中积压的数万件成衣,曾凤飞迅速启动系统性市场调研。经过深度研究,他发现,男装设计必须实现三重维度的有机融合:首先要建立从创意原点到商业落地的全链路思维,将市场趋势、研发可行性、生产工艺、品控标准、销售渠道等要素纳入初期设计框架;其次,需强化产品的场景化功能设计,在保持美学价值的同时,提升服装在商务、休闲、运动等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最后,要构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通过人体工学优化、面料科技升级、细节功能创新等手段,打造“好用、方便、舒适”的产品体验。

  曾凤飞意识到,文化是设计的根基,新中式男装要在国际时尚舞台大放异彩,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始终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

  以其最具代表性的“山哈”系列为例,该系列灵感源于家乡霞浦的畲族文化。他从畲族服饰中提取丰富元素融入现代男装设计,图案选取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生活物象,运用中国传统线描手法勾勒轮廓,既保留传统工艺的细腻,又赋予图案现代感。

  色彩上以绿、蓝为主调,象征畲族与自然的亲近,再添加鲜艳花边或围腰,让服装既沉稳又不失活泼,既契合现代男性审美,又展现出畲族文化魅力。“山哈”系列在市场上的成功证明了传统文化能够成为现代时尚的灵感源泉,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新中式男装的无限潜力。

  全球表达


  在2016春夏米兰男装周上,曾凤飞以“纹艺复兴,汉意米兰”为主题,系列男装以中国古代宫廷服饰中的“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为灵感来源,采用故宫红、琉璃黄、藏青、月白等传统色彩,结合汉唐高腰筒形线条、中式交错襟细节,既保留东方韵味,又以简约廓形(箱型、梯形)贴合现代审美,为国际时尚界呈现了一场充满东方意象的视觉盛宴。“通过米兰时装周的展示,品牌的特色与实力优势得以彰显。”曾凤飞说。


  在国家形象工程领域,曾凤飞带领自创品牌先后承担2014年APEC新中装、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官方服饰等重大设计项目。在APEC会议期间,曾凤飞团队创新性地将宋锦工艺与现代剪裁结合,通过盘扣、立领等传统元素的当代演绎,向世界呈现新中式的时代美学。

  近年来,新中式服装迎来黄金发展期。“‘新中式’备受推崇,这彰显了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崛起与强大。”对于未来,曾凤飞有着清晰而宏伟的规划。在市场拓展方面,他打算深度整合服装上下游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发挥实体店铺的体验优势,在北京SKP、南京德基广场、西安SKP、厦门万象城等高端商场开设品牌店铺,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方面借助短视频平台发布设计过程、文化解读等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年轻消费者。同时,深化与成熟合伙人的合作,探索与高端定制会所的战略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市场扩张。

  在产品创新上,曾凤飞希望将前沿科技与传统工艺融合,引入智能量体设备,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比如,未来用户无需接触织物,在云端就能选择心仪的款式、颜色、面料及图案,享受科技感满满的购物体验。”曾凤飞说。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