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精益眼镜:产业链的衍生和闭环

作者:石海娥     
内容摘要:李兆君希望以精益眼镜为基础,链接更多配套元素,通过更丰富的故事,把云南的元素、文化、特色传递给到全国,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精益眼镜,让企业从地方走向全国

精益眼镜:产业链的衍生和闭环

  精益眼镜博物馆收藏陈列了300余件18世纪以来各国生产的各种款式、风格的镜架、工具等(石海娥/摄)


  昆明精益眼镜有限公司(下称“精益眼镜”)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云南眼镜行业的变迁。


  1911年9月,曾在英国人约翰·高德的“高德洋行”眼镜行工作过的中国人张士德等,筹资在上海南京路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眼镜公司——中国精益眼镜公司,并将沿用已久的“随目对镜”的验光方法改为主客观相结合的验光方式。公司不仅能磨制各种不同材质规格的镜片,还开始兼制各类镜框。后来,经历了公私合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等变革,2004年11月,昆明百货集团精益眼镜有限公司全面完成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原国有资产一次性退出,实行民有民营,变更为现在的“昆明精益眼镜有限公司”。

  在长达112年的历史长河中,精益眼镜成长为集零售、车间、仓库、批发为一体的初具规模的眼镜企业,批发业务辐射全省,并为全省培训了大批验光、眼镜加工等专业技术人才。

  改制后,企业依据《公司法》规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后于2011年4月、2012年2月、2013年12月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云南老字号”及“昆明市知名商标”等。

  如何通过创新让“ 老树开新花”?跟随精益眼镜第九代掌门人、云南精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兆君的脚步,本刊记者在精益眼镜博物馆了解了我国眼镜行业的发展史,同时也看到了这家老字号企业是如何创新商业模式、利用产业链闭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

  掉队后的反思


  “老国企改制,有很沉重的历史包袱,特别是人员安置。精益眼镜改制后,在岗员工的福利还是按照在国企时的标准,退休老职工也需要安置。当时,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了,为了跟上市场需求,我们投入巨资进行基础建设,致使企业资金严重紧缺,资产负债率高达82%.因此,眼镜行业发展最快的那10年,同行都在快速开店,抢占终端市场,赚取大笔利润,我们却一家店铺都没开,掉队了。”李兆君说。随着市面上民营眼镜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也随之增多,尤其是20至35岁之间的消费者,他们认为老字号土、不时尚,而尚未找到新出路的精益眼镜那个时期的商品架构也确实无法迎合这部分消费群体,客流量不断减少,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眼镜属于低频次的消费产品,一副眼镜的使用年限往往从三五年到十年,所以,企业如果想单纯依靠眼镜零售来维持利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当时眼镜行业还处于无序发展阶段,传统的眼镜企业大多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升级为眼科医院,做医疗端的事情,比如屈光手术、角膜塑形镜等;二是下沉做批发市场,用价格获取市场。”但这两条路都不适合精益眼镜,李兆君认为,转型医疗需要很多资源,已经掉队的精益眼镜没有条件;另一方面,精益眼镜一直以品质和技术著称,绝不可能为了利润放弃品质。

  精益眼镜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让消费者感受到老字号企业的不同?

  2018年,李兆君在昆明老街开设了精益眼镜博物馆,这是云南省第一个以眼镜为主题的博物馆,收藏陈列了300余件18世纪以来各国生产的各种款式、风格的镜架、镜片、工具及相关物品,展示了眼镜行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让公众了解眼镜背后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会讲故事的企业有不一样的吸引力,文化传承这一视角很快就让精益眼镜从众多同行中跳脱出来,消费者的关注度逐渐回流。

  探索新模式


  依靠眼镜博物馆讲故事只能让精益眼镜显得“更有文化”,对于打破企业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用极其有限。“犹如隔靴搔痒,最大的难题还是没得到解决。”精益眼镜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必须从管理、服务、产品创新出发,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经营。2019年,精益眼镜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云南精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平台化、集团化发展,拓展经营类型和规模,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传统眼镜行业,供销关系非常简单,其弊端一是无法实现个性化需求,二是品质不易把控。“2014年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行业展会等渠道了解和挖掘独立设计师,一旦他们的作品思路与我们的需求吻合,我们就会与他们达成合作,他们的作品为我们吸引了一部分年轻消费者,同时也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为企业高端路线做了铺垫。”

  精益眼镜还加大了实地调研的比重和频次,尤其是国外工厂渠道,精益眼镜在引入前都会进入工厂进行调研。

  “我们有一些合作了很多年的工厂,但每年依然会去工厂调研并进行新品沟通,以确保价格和品质的稳定。”

  杜绝质量问题是老字号企业得以延续的关键点。

  精益眼镜的创新不仅仅是供销模式,还有前置产业链和闭环经营,这是李兆君为精益眼镜设计的一条大胆的创新思路。“2019年,我国眼科市场规模已达1700多亿元,覆盖7亿近视人群,1.5亿视疲劳人群,3.6亿干眼症人群;2020年,洗眼液市场规模达20亿元;2023年,蒸汽眼罩销售规模达36.2亿元;护眼市场规模已经达上百亿元。”关注到新商机的精益眼镜在2021年成立了云南瑞明精益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这家子公司以眼镜零售为基础,深度挖掘眼健康板块,将近视、干眼症、颈源性视力障碍等眼疾从矫治前置到防控环节。同年,市场监管总局等15部门合力推进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落地落实,推动了精益眼镜创新思路的实现。

  “当时,政府要求中小学生每年秋季和春季必须进行视力检测,并上报数据。云南的特殊性在于,政府没有经费做这项工作,当时,政府希望昆明市儿童医院来承担这项工作,但他们患者实在太多,无法独立完成,儿童医院就委托我们参与,最终在云南省慈善总会的指导下,由精益眼镜出资成立了守护光守护光明基金会,完成了这项工作。目前,这个活动已经覆盖幼儿园的小朋友。”通过这项公益活动,精益眼镜建立起了庞大的数据库,对数据库中儿童的视力全面监测,一旦提示有异常就第一时间反馈给家长,并为家长提供矫正方案。如今已经有约40万市民在精益眼镜建立了眼健康档案,包括成人和儿童。


精益眼镜:产业链的衍生和闭环

弥里有乐园区是精益眼镜的创新模式



  弥里有乐园区


  2021年,精益眼镜博物馆从昆明老街撤出,2023年2月,博物馆在昆明弥勒寺公园的弥里有乐园区重开,这是将精益眼镜和当地其他眼镜品牌完全区分开的一种创新模式。


  “弥里有乐园区不仅设有传统的眼镜验配服务,弥里有乐园区的眼镜博物馆里还设有眼镜手工制作工坊、形象美学馆、中医视力保健。除了提供配镜的服务,还会根据客人的形象、气质、常见场合给客人推荐眼镜款式。”李兆君说,“我们的美学形象老师每个月都要给员工讲美学形象提升课程,这个课程让员工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也让员工自身素质得到了提升。中医视力保健是和云南省中医学院、曲靖医专合作开展的课题,用经络按摩技术对用眼疲劳的患者进行放松。弥里有乐还提供研学,孩子们可以学习和眼镜制作相关的知识,并自己动手做一副眼镜,有专门的培训老师进行授课。

  一方面是产业链的延伸,另一方面是产品类型的扩展,基于眼健康概念,精益眼镜推出了外用、内服、自有品牌和文化IP联名四大类眼健康产品,“比如蒸汽眼罩的薄片式发热专利,全球只有两张专利证,一张在日本花王,一张在上海暖友工厂,我们和上海暖友合作,虽然成本很高,但用自薄片式发热技术生产的产品发热均匀,温控精准,平均44±4℃的温热感在保护眼睛的同时还能缓解疲劳。再比如叶黄素软糖,市面上大部分都是2克1颗,我们是4克1颗,价格一样。”李兆君说,眼健康产品对于精益眼镜增强顾客黏性的意义大于创造利润。

  “我父亲说过一句话:”不是因为我们是老字号,顾客才认可我们,而是因为顾客那么多年的认可,我们才成为了老字号。‘“李兆君希望通过弥里有乐,挖掘更多有想法、有创意的家乡人开设属于工作室、买手店、家居集合店等,持续产出新鲜的内容,使弥里有乐成为一个本土独立原创文化的推介平台,让消费者得到更多衍生服务。”精益眼镜是基础,它可以链接更多配套元素,通过更丰富的故事,把云南的元素、文化、特色传递给到全国,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精益眼镜,让企业从地方走向全国。“李兆君这样描述企业的未来规划。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