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

一台3万元,“小电驴”身价暴涨

时间:2025-8-30 13:21:02   作者:任雪芸     
内容摘要:在行业持续“内卷”的当下,这场更新潮或许会加速市场分化,那些缺乏智能化配置的车型,很可能在消费者的换新选择中逐渐失势,被更贴合行业升级方向的智能车型替代

一台3万元,“小电驴”身价暴涨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已成为行业标配,而两轮“小电驴”也开始追赶这一风口。台铃、九号、雅迪、小牛等两轮电动车品牌纷纷推出智能化车型(或“智能化产品”,甚至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的电动车。 在不久之前举办的华南国际电动车展上,台铃展示的一款配备无人智驾技术的电动车,已经能够自主应对复杂路况、完成自动倒库等操作。而在已面向市场量产的车型中,蓝牙解锁、语音唤醒、导航投屏、辅助驾驶等功能早已屡见不鲜。不可否认,这些智能化功能的加持确实让骑行体验更便捷舒适。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车辆价格随之大幅上涨。一位小牛店主称,在基本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市面上的主流智能车型,价格要比普通电动车高出大概30%。


  智能化看齐新能源汽车


  曾经3000元就能轻松拿下一辆性能、续航、品质都在线的两轮电动车,如今这个价位的车却只能算“性价比款”。价格门槛抬高,在消费者王宇的换车经历里体现得极为真切。


  四年前,王宇花1500元在闲鱼买了辆二手电动车代步,最近想趁着国补政策换辆新车,一圈逛下来,他只剩两个感受,一是真贵,二是好多功能都听不懂了。在他的固有认知里,两轮电动车本就是插钥匙就能走的交通工具,可现实中,彩屏导航、车载音响、无钥匙启动、App远程操控、ABS防抱死系统……这些陌生功能不断刷新他的认知,也让他换辆实用车的念头变得复杂起来。

  这种价格与功能的落差在具体车型上体现得更明显。以京东小牛旗舰店为例,最便宜的F100到手价2399元,最贵的RQI则高达32980元。北京一家小牛门店的店主表示,除了电机、电池等硬件差异,最大的差异就体现在车辆的智能化上。

  6000元左右的车型,智能化多体现在车机投屏导航、车机互联及基础骑行辅助;近万元的车型则在安全智能上进一步加码,比如搭载汽车级毫米波雷达,实现盲区监测和碰撞预警等。虽然做不到汽车级的全域智能,但两轮车的智能化竞赛早已白热化。

  智能网联已成为标配。雅迪、爱玛、九号、小牛、台铃、新日等头部品牌均为智能车型配备了专属App,通过手机即可完成解锁、车况监控、轨迹查询等操作。一位爱玛门店的销售表示,车机互联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了,当下厂商们的角力,正从“有没有智能”转向“智能够不够强”。 这种升级竞赛的信号在九号电动车今年的动作中尤为明显,其推出的Ninebot SIGHT(九号AI视觉辅助系统),搭载了三颗摄像头,能实现高清行车记录、前向碰撞预警、盲区监测、车道偏离警告等功能。尽管目前尚未有量产车型搭载,但这套系统的亮相已然将两轮车的智能辅助能力推向了新高度。一位行业人士表示,两轮电动车受限于体型、成本和使用场景,不可能复刻汽车的全域智能化,但这并不妨碍其走出一条更贴合自身特性的智能路径。

  软件维护、系统升级、续费,让电动车更“聪明”,却伤害了打工人的钱包。王宇最终以不到6500元的价格拿下了小牛的一款电动车,“买之前我的预算不超过3500元,但看了一圈之后,预算不知不觉就往上提了。” 新车确实比以前的智能,有手机就能解锁,不用带钥匙,还能通过App实时看位置。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别的实用处了,“至于蓝牙连车机、外放听歌这类功能,很尴尬,我几乎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化带来车的溢价只是开始。后续的软件维护、系统升级,还有智能部件的维修,才是更沉重的隐性成本。近期,小牛电动锐智VIP悄悄涨价就引发不少用户吐槽。这项为智能车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支持通过App使用车辆定位、实时轨迹、电池管理、智能防盗等功能。购入新车通常赠1年服务,到期需付费续用,否则无法查看定位、续航等信息,若90天内未续费,部分功能将永久停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用户反映,早期锐智VIP年费仅38元,三年99元,如今续费时发现已涨至一年69元,三年159元。一位从业者透露,OTA付费升级已成为行业内的一种营收手段:“尽管用户吐槽不少,但实际续费率并不低。”

  此外,智能车型的维修成本也显著高于普通车型。 一位维修过小牛边撑的用户透露,由于边撑内置感应器并连接车辆开关,他的车边撑感应故障时,维修花了100元,是普通边撑维修的数倍。另一位遭遇屏幕进水的用户则提到,仅更换一块智能屏幕就花费了400元,远高于普通车型的屏幕维修费用。 这些层层叠加的花费,让智能化从购车时的一笔溢价,变成了贯穿用车全程的持续支出。

  高毛利溢价,智能化成杀手锏


  国盛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过4 . 2亿辆,规模早已超越汽车。 庞大的保有量背后是市场趋于饱和的现实。在此背景下,车企们开始在颜值、高端化、设计感上激烈比拼,连智能化、锂电池等曾专属高端车型的配置也逐渐下放到普通车型,成为标配。一位行业人士透露,两轮车企业大多走组装生产路线,上游原材料品类繁杂;而消费者更看重基础代步功能,产品本身溢价空间有限,加上SKU过多,规模效应不明显,最终导致行业毛利率水平不高。 这样的行业现状让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更难找到溢价空间。为了获取更多的溢价,智能化俨然成了厂商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筹码。对比新势力九号、小牛与传统品牌,前者靠智能化标签在定价上拉开了明显差距。尽管九号、小牛的销售规模不及部分同行,平均出厂价却遥遥领先:2024年九号两轮车平均出厂价约2774 元/辆,小牛则超3200元/辆;而传统品牌如雅迪,电动自行车平均单价为1347元/辆。 这种价差也直接体现在毛利率上,2024年九号电动两轮车业务毛利率为21.1%,雅迪则为15.2%,智能化带来的溢价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智能化必然伴随着产品策略的高端化。近几年,九号、小牛已推出上万元高端车型,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也纷纷布局高端产品线。与此同时,市场还迎来了更多新进入者。其中,春风动力成立电动车品牌极核,全力进军高端市场。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市场的换新需求正为这场智能化竞赛注入新变量。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约5900万辆,同比增长7.5%;而行业普遍4到5年的换新周期,叠加超4亿辆的超高保有量,意味着未来将迎来大规模的车辆更新潮。

  在行业持续“内卷”的当下,这场更新潮或许会加速市场分化,那些缺乏智能化配置的车型,很可能在消费者的换新选择中逐渐失势,被更贴合行业升级方向的智能车型替代。 不过,对企业来说,这场智能化比拼的关键,终究要看消费者的真实选择,既要在竞争中守住智能优势,更得让溢价对得起实用价值。(文中皆为化名)



标签:2025年第8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百岁照相馆靠复古路线吸引回头客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