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真蓝、小象馆、海马体等新式照相馆遍布市场的当下,依然有一群怀旧的人,执著于去广东的艳芳照相馆,正襟危坐地拍上一张“看不了底片”“无法立取”“几乎没有后期P图”的老相片。
艳芳照相馆原名“省港艳芳照相馆”,1912年由佛山人黄跃云和刘骨泉在香港皇后大道中创办,随后几年逐渐在广州开设分店,“艳芳”二字也一度成为时代的印记。那时的“艳芳”,无论是实力,还是名气,在广州各大照相馆中,都是无可比拟的,尤其是外拍大型集体相,是一大绝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来到广州,若拍集体照留念,都一定找“艳芳”。“现在,千人集体照还是我们的主经营项目,同时也保留了传统工艺的黑白摄影,深受新老客户的喜爱。”艳芳照相馆经理黄耀辉说。
如今,艳芳的招牌依然怀旧:上个世纪最流行的玫红色,上面烫金的“艳芳照相馆”几个大字让人有一种穿越到民国时期的恍惚感。
2022年,艳芳照相馆迎来了110岁生日,在店铺的摄影作品陈列墙上,一张张老旧照片记录了广州近百年的历史重要时刻,以及曾活跃在当代的知名人物。
相馆里还保留着当时最流行的旋转楼梯,木质台阶因年份久远,踩起来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摄影室里的布景甚至稍显陈旧,一侧是白石灰刷成的欧式窗台、门框,另一侧摆放了一张棕色布艺沙发,就连墙上挂着的挂历,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不知名女星靠着墙柱摆出在现在看来有些“土”的姿势。
“这些都是我们的特色,目的就是给顾客营造身临其境的怀旧气氛。”店内的老师傅站在老式手摇相机前调试灯光,他不断变换走位,试图找出最合适顾客的角度,“往右坐一点,收一下下巴”“来,看着我的脸,微微笑”。
梁志基第一次走进艳芳照相馆,是拍摄上学时期的毕业证,之后又带着妻子在这里拍下了结婚纪念照、女儿的“百日照”以及每一个生日瞬间。十年前,他又带着孙女走进了艳芳照相馆拍摄孙女的生日照。“今年是孙女在照相馆拍生日照的第10年。”梁志基说,艳芳照相馆拍出来的照片质量好,服务也细心,在他看来,拍一张老式黑白照片更有仪式感也更有纪念意义。所以坚持每个特殊日子都带着家人来这里。
随着抖音、小红书、美图等平台掀起了一股怀旧复古风,艳芳照相馆的客群发生了变化,忽然就涌进了很多年轻人。伍月曾是在新疆高原上戍边的战士,去年9月,她从部队复员,特意和战友到艳芳照相馆拍合影。“之所以选择来拍照,一方面是因为艳芳照相馆在网上很火;另一方面是,两个人当兵时,很少有时间好好拍张合照。这种老式相机的拍摄方式很特别,按下快门的瞬间仿佛穿越了一样。”伍月说,照片的冲洗时间是10天,这个过程让她充满期待。
“对很多人来说,艳芳照相馆承载着特别的情感价值。为了这份情感价值,我们专门返聘了之前的老师傅。”黄耀辉说,因为,除了那些老师傅,没人懂得上色、洗照片。工作日中午时分,仍有几位客人在艳芳照相馆挑着合适的西装,为接下来的证件照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