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马克与DeepSeek的奇妙相遇

时间:2025-5-17 16:04:46   作者:马舒叶     
内容摘要:2025年,全球AI行业将迎来关键转折点,人工智能代理技术将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在这一背景下,马克的图文工厂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马克与DeepSeek的奇妙相遇


  在AI创业的浪潮中,有人追逐风口,有人深耕技术,而马克和他的团队则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径——让AI真正帮助普通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既能看到创业者的敏锐洞察,也能看到产品型创业者的执着探索。


  从大厂到创业:AI的另一种可能


  马克并非初次创业。此前,马克和他的团队在腾讯等大厂工作多年,作为最早一批涌入互联网大厂,见证过互联网大厂最美风景的一批人,他们更加渴望创造真正的价值。


  2023年,ChatGPT的爆发让他意识到,AI不仅是“赋能工具”,更可以重构整个产品逻辑。

  马克发现,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出现之前,如果要做一个产品,需要先确定产品的前端如何?

  后端如何?怎么处理用户数据?怎么构建业务逻辑?所有环节都需要人来思考并做出决策。ChatGPT出现以后,很多决策就可以交给AI去处理,到了AI Agent时代, AI甚至可以做出很多颇为复杂的决策。

  “在大厂做AI,做得更多的是‘+AI’——在已有流程里塞个AI模块,以提升效率,但我认为,真正用AI创业,应该是‘AI Native’——让AI成为核心驱动力。”

  2023年8月,马克和在腾讯工作时的同事决定一起创业。他们最初的设想是做企业级的AI数据分析工具,但接触投资人时,投资人的反应却很冷淡:“这个方向,大厂也能做,凭什么你们能赢?”

  第一次试图创业,在寻找融资的阶段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们发现,企业级市场已被巨头垄断,而在大众领域,AI还只停留在新闻里,大部分普通人(如中老年人、小博主)并没有真正享受到AI带来的便利。例如,许多退休人员想分享生活片段,但不会剪辑视频、写文案;做内容创作的创业者缺乏专业技能,只能依赖MCN机构的高成本包装。

  马克和他的搭档们决定,重回大厂,一边继续“刷经验”,一边寻找机会。2025年1月8日,他们的AI工具“图文工厂”正式上线。

  DeepSeek助攻:用户从4000到3万


  第二次创业,马克的想法更加成熟了。团队决定聚焦“AI+普通人”,开发一款“让知识不再被形态束缚”的工具——用户只需输入想法,AI就能自动生成图文、视频等内容。


马克与DeepSeek的奇妙相遇


  这次,他们依然没有得到资本的青睐,投资人担心的主要问题是,普通用户是否有付费意愿?马克决定拿出自己的存款,“先做规模,再探索变现”。

  此时,大厂早已盯上了AI市场,并依靠雄厚的资金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比如,字节跳动推出了coze平台,开发者能够基于此平台调出自己的新模型,这使得马克不用花很多钱去雇佣昂贵的技术团队。同时,coze每天还会给登录者赠送免费的tokens(代币)——以前,团队需要每天花费一两百元购买tokens.coze覆盖掉了这部分成本。

  DeepSeek火起来之前,马克就注意到了,但只是利用DeepSeek对自己的基座模型进行了工程包装和产品设计。彼时,他还未充分感受到DeepSeek的优势。DeepSeek火起来以后,他才把产品里的一部分模型替换成DeepSeek,并重新审视模型选择。“一开始,我们只是把DeepSeek当备选,因为测试时发现,在某些场景下,它比别的模型慢,优势不是特别明显。但后来我们发现,它的COT(思维链)才是关键——它不只输出答案,还展示思考过程。”

  DeepSeek的COT特性让AI的推理过程透明化,用户可中途干预调整。比如,一位退休教师想写一篇关于养花的文章,可以让AI先列出大纲,她手动调整文章重点,然后再让AI生成文章。网络博主在利用AI生成文案时,也能根据COT的提示在文案生成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调整。

  马克据此优化产品,在图文工厂的关键节点也加入了“思考过程”

  展示,这也让用户有了新的体验。同时,他们进一步优化模型调用策略,即轻量任务(如意图识别)用低成本模型,深度思考任务(如“学而思”

  模块)保留DeepSeek功能。今年2月,图文工厂工具被4000人使用,一条“DeepSeek起号小工具”的帖子在小红书收获了超过1万个点赞和收藏。3月,图文工厂用户飙升至3万人,增长近7倍。

  马克的团队并未放任自己陷入DeepSeek的狂欢,他们认为,这场狂欢的本质是资本压力与技术焦虑的合谋。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低成本优势(推理成本仅0.14美元/百万token)倒逼大厂放弃投入不菲的自研路线,转向“接开源、蹭热点、保股价”的生存策略。“AI渗透率”“日均调用量”等数据成了资本市场的故事素材,与真实用户体验严重脱节。但马克认为,调用DeepSeek应该基于让工具更好用的出发点,而非单纯的蹭热度,这是图文工厂的原则。

  创业的真相:钱、用户与未来


  用户量增长近7倍,但图文工厂的融资前景也并不乐观。马克常常要接受投资人的拷问,“你的模式是不是纯烧钱?”“你的用户愿不愿意付费?”这主要是因为,图文工厂选择以普通用户为对象,这让团队面临“如何实现商业化”的质疑。目前,图文工厂正在尝试两条商业化路径:对于普通用户,按使用量收费;对于企业,提供整套产品的服务,比如,为MCN公司提供整套AI服务。


  经过去年的迷茫,如今马克已经不太着急融资了,在他看来,如今,找到一条真正用AI改变普通人生活的道路更加重要。

  环顾四周,AI市场巨头环伺:谷歌的Gemini 2.0、阿里的Qwen2.5—Max均在强化Agent能力,华为的Mate 70、苹果新品均集成了AI Agent功能。“我们目前处于AI模型供给过剩的阶段,各家的LLM模型性能已经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马克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选择OpenAI还是DeepSeek将变得没有区别。LLM本身既没有护城河,也没有网络效应,增加LLM规模在技术和经济上的边际效益都很小。如今,各家大厂都在减少算力投入。

  不过,2025年,全球AI行业将迎来关键转折点,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技术将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根据信息技术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报告,预计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AI Agent辅助完成。这一趋势背后是大模型技术的突破、算力成本的降低,以及企业对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马克的创业方向——“让AI服务普通人”显得很有前瞻。

  作为AI创业的“非典型”样本,马克的故事中没有“一夜暴富”的传奇,却展现了AI创业的另一种可能——不盲目追风口,解决真实需求。在AI Agent浪潮中,这样的创业故事或许更值得关注。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