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智慧农业需要更多年轻人

作者:臧梦璐     
内容摘要:农业是一个耗时且相对枯燥的领域,唯有热爱,才能做好
  很多人说农民种地不赚钱,事实上,农业也可以工业化,农民也可以成为产业技术工人。

  一个人操控7万平方米的作物种植,放在几年前,连农业专家都不敢想象,但如今,却得益于数字化技术成为现实。


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智慧农业需要更多年轻人

王绪同(左)在温室内示范打茬


  数字化管理解放农业生产力


  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处玻璃温室内,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王绪同正在观察串番茄的生长情况。与传统的作物种植场景不同,这个温室内不见任何土壤,成串的番茄挂在一排排白色的架子上,每3-5棵作物生长在一条袋子里,袋子里是岩棉或椰糠——作为作物生长的介质。“这就是我们从荷兰引进的无土栽培技术。”


  14年前,王绪同开始从事无土栽培时,这项技术刚刚引入国内,尚未被学术界接受。“国内大部分专家教授从事了大半辈子农业研究,还没见过不用土就能种菜的。”但随后,无土栽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与普及速度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人们发现,与传统的土壤种植相比,无土栽培的优势凸显:一是用岩棉、椰糠等介质替代土壤,有效规避了土壤病害问题,减少了农药用量,不但提升了种植效率,作物还更加绿色健康;二是解除了作物种植的地域限制。在诸如沙漠、海滩、荒岛等没有土壤的地方,只要光照和温度适宜,有一定的淡水供应,就可以种植;三是提高了产量。“正常情况下,无土栽培的产量是有土栽培的2-3倍。”

  如今的农业生产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无论是温室种植模式还是无土栽培技术,都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科学可控。而数字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更是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在动辄几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内,看不见几个人,取而代之的是众多传感器及机械设备。传感器是采集各项数据的主要仪器,在温室内,有光照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在室外,还有检测风速、风向、光照和雨雪等气候条件的气象站。“以光照传感器为例,在太阳升起到太阳落山这一区间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太阳光照给温室带来的热量值,这些数据通过传感器反馈给电脑。”而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的工作,就是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决策,并对温室的水肥和环控系统下达执行命令。

  专业度的高挑战


  当个优秀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并不容易。


  很多农场主曾找到王绪同,说道,“你给我写一套执行方案,我把参数输入电脑,照着执行就好了。”王绪同苦笑说,“执行参数从来没有固定的模版。”

  王绪同借这次经历,揭开了从事这一职业的高难度——农作物是活的,每种作物的习性不同,再加上地域条件不同,气候也在随时变化,如何精准抓取各类数据,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并对电脑下达正确指令,都是对技术员专业度的极大考验。

  技术员常常需要用肉眼观察作物开花的颜色和角度,叶子的颜色及厚度,并结合专业知识及经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某种作物“水分含量65%,空气含量35%,是作物根系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根据这一指标,技术员首先要读取现有数据,再对灌水的量和次数进行调节。但有些情况下,作物年龄不同,对水分的需求就会有差异,这就需要技术员调整灌溉参数。”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光照过多也会造成作物花叶及果实的灼伤。“当光照达到作物需要的饱和数值时,需要进行遮阳操作,遮多少,怎么遮,都需要技术员进行判断,并在电脑中设置操作步骤。”

  在气象站监测到雨雪天气时,靠人工关闭偌大场地的各扇窗户并不现实,这时,技术员就需要提前对系统关窗行为进行设定。“遇到下雨天气,一般会给系统设定一个等待时间,比如几分钟,来判断当时是瞬间降雨还是持续降雨。如果是持续性降雨,要根据雨量等数据设置窗户的关闭程度, 比如关闭90%或者关闭100%.”

  一位真正的农业技术专家,往往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一个技术员可能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真正了解一种作物的其中一个品种。”特别是在大面积数字化种植场所,有时,一个数据反馈的信息没抓到,或者参数没有及时调整,都会造成严重的减产事故。

  年轻人的新机遇


  新技术手段的推广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速度。与传统薄膜温室大棚相比,采用数字化技术的玻璃温室,节省了近80%的人工,实现了机械分装及无轨运输。“几年前,5000平方米的温室已经算很大了,随着数字新栽培模式的成熟,近两年,一个玻璃温室的种植面积往往能达到7万平方米,每年玻璃温室项目总面积以五六百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王绪同说,现在的数字化技术,已经不再是小面积的观光农业,更多是大规模生产。


  根据测算,7万平方米的种植面积是使用一套水肥环控系统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节点,也是最方便运营和管理的面积。“低于7万平方米,成本占比会增加,高于7万平方米,就需要增加一套系统。”

  “农业产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今非昔比。”王绪同回想起十几年前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场景。“在偏远的乡村住板房,条件很艰苦,有的同学待了两天就跑了。一个班里三四十个人,最后从事农业的只有一两个人。”再看现在的高端温室,从技术员到管理运营人员,几乎都是年轻人。“无土栽培温室可以直接穿着皮鞋进,干净得很。”

  不仅种植实现了数字化,劳动力管理也实现了数字化。“每个工人装一个手机,或者戴一个手环,一名工人一天内摘了多少番茄,剪了几片叶子,都会显示在数字屏幕上,根据数据,获得相应的报酬。”

  由于今年来大型温室的建设面积不断增长,人员供不应求,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年薪能有几十万元,只要有技术,工作机会和待遇都不是问题。”近些年,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的选拔要求也在与时俱进,“现在不会对学历和专业有过多要求,只要喜欢植物,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软件,都可以尝试这一行业。”不过,王绪同坦言,做农业是一个耗时且相对枯燥的领域,唯有热爱,才能做好。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