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专栏

欧盟在担心什么

作者:李濛     
内容摘要:技术领先、原料充足、供应链完备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未来可能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并宣称中国电动汽车的政府高额补贴已经扭曲了欧盟市场。此情此景,恰如2012年欧洲对中国光伏启动“双反”调查。欧盟为何对中国电动汽车视若仇敌?此次反补贴调查还会像当年光伏“双反”一样给行业带来致命影响吗?

  首先,中国电动车目前并不存在高额的政府补贴,上述言论只不过是欧盟“双反”的惯用话术。纵观欧美“双反”历史,中国的光伏、特种钢材、纺织、轮胎,日韩的电子产品、芯片等均遭遇过“双反”,但凡欧美意识到自身在规模、技术、成本、质量等方面的行业领先优势开始丧失时,就会拿起“双反”武器,对相应国家的产品开展打击。与其说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倒不如说是对自身产业发展的深深忧虑。

  全球汽车产业起源于欧洲,成长于美国,成熟于日本,壮大于中国。作为全球单体最大、增速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的消费能力几乎让每一个燃油车品牌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加剧、碳排共识强化、电池技术发展,欧美、日本、中国却走上了不同的汽车技术路线。

  由于全球汽车消费能力尚未全部开发,以出口为主的欧美传统车企一致认为,燃油车正值当打之年;由于传统能源匮乏,日本车企认为,氢能汽车是未来的王者之道;中国却另辟蹊径,全力押注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在核心技术、系统设计、产品力等方面突飞猛进,实现了弯道超车,具备了让欧盟为之侧目的能力。

  数据显示,2023年1至7月份,中国汽车出口253.3万辆,同比增长67.9%,创历史新高。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超过了传统燃油车1.5倍。亮眼成绩单的取得,既是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在技术、产品、规模、质量、原材料、全产业链保障等领域领先优势的肯定,也是欧盟的忧虑之源。

  首先,因为路线正确,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能力虽然距特斯拉还有差距,但已经完全领先欧洲车企。在叠层电池、刀锋电池、固态电池、电控系统等方面,中国车企属于全球领先阵营,在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上也具有领先优势;其次,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超大规模的生产给中国电动汽车带来绝对的成本优势,比亚迪甚至将A级入门型电车的价格拉低到10万元以内;其三,中国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与供给上领先全球。目前,中国生产着世界绝大部分的磷酸铁锂,拥有世界前四大电解液生产企业,拥有占全球41%的钴产量和全球90%的石墨产量。国际基准矿业情报公司认为,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的产量将是其他国家总和的两倍多;其四,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最完备的电池及电动车产业链。在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开发等上下游形成了完整的、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因电动汽车而被称为新型汽车城的城市已经超过20个。

  欧洲是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第一增量市场,而欧洲老牌汽车企业似乎并没有赶上中国车企电动化的步伐。欧盟担心技术领先、原料充足、供应链完备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会在未来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显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



标签:2023年第10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