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知识改变命运,他成为传统行业的佼佼者

作者:臧梦璐     
内容摘要:
知识改变命运,他成为传统行业的佼佼者
檀智忠:生于1969年1月27日 安徽青阳县思源麻业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果没有高考,或者我没有考上大学,我经历的将是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是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969年出生在安徽农村的檀智忠,通过高考,进了城,也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童年时期,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买肉要肉票,就连一盒火柴,也得凭票供应 .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除了支付一定的人民币,大多数都需要支付相应的票证。大件、贵重日用消费品,如自行车、缝纫机等,更是严格限量供应。”檀智忠就出生并成长在这样的“票证经济”时代。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到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 种。

  除了票证,在农村,家家户户需要通过劳动挣工分解决温饱。“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干农活、挣工分,一天只能吃一顿米饭,剩下的要靠稀饭、山芋、萝卜填饱肚子。”过怕了苦日子的檀智忠一心想要走出去。

  “那些年农村人是不能自由进城务工的。”檀智忠的话放在今天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但如果追溯到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个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除了城乡普遍存在的“票证经济”,还有严格的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这种户籍制度把国民区分为农民和城市市民,对具有城市市民身份的居民,政府建立起了包括生、老、病、死、残、孕等在内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多种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并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自由流动。因此,农村人进城务工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征兵入伍,念大学是农村孩子进城的唯一的出路。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十分有限,高校录取率极低。“参加高考前后那几年,中专、大专、本科加起来的录取率在8%左右,参加补习的学生比比皆是,有的学生读到了‘高七’‘高八’。”在严峻的高考环境下,1987年,檀智忠通过努力考进了安徽机电学院纺织工程专业,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檀智忠以大学生干部身份被分配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安徽东至纺织厂,他不仅获得了一分稳定的工作,还吃上了皇粮。

  创新推动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纺织业作为民族工业、中国工业化的先导产业,吸纳了全国五分之一的就业人口,创造了国家近四分之一的外汇储备。檀智忠介绍说,当时的国有企业有几个典型的特点:一是企业与政府紧紧相连,国有企业干部由政府直接任命并享受政府官员待遇;二是企业规模大,例如东至纺织厂高峰时期就有7500名职工;三是国有企业普遍效益较低。

  政企不分的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所改观。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资源配置也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1993年,国家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知识改变命运,他成为传统行业的佼佼者
右一 檀智忠


  国家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给檀智忠提供了继高考之后第二次跃龙门的机遇。由于工作努力、业务精湛,1998年,檀智忠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被抽调到另一家陷入经营困境的国有企业——安徽青阳县思得棉麻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得棉麻)做法人代表。经过两年的努力,企业转亏为盈,檀智忠也因此获得200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在“国退民进”的大趋势下,檀智忠所在的企业由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檀智忠带领原班管理人员一边维持企业正常运营,一边全力保障职工利益,“改制过程中没有停产;工人都得到了相应的资金补助,没有一个人下岗;没有一个人上访。”檀智忠自豪地介绍道。

  2007年,在“退城进园”政策的倡导下,企业扩大规模,将原来的思得麻棉一分为三,成立了思源麻业、得源麻业和青阳麻业三家公司。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檀智忠开始在新产品及原材料研发上下工夫。“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小,随着国家教育的普及,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进厂当工人,也导致了企业陷入人才短缺的困境。”檀智忠一方面希望更多人投资传统产业,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年轻人进入纺织业实现社会价值的希望。

  50年里,檀智忠见证了国家教育的普及和完善。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975万,录取人数715万,录取率达到73%;见证了城乡一体化的改革进程;见证了国家经济体制市场化的变革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私营企业家。

标签:2019年第10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