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孙太利:建立民营企业救助保障机制

作者:臧梦璐     
内容摘要:建立民营企业救助保障机制既是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爱护民营企业家的有力措施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帮助民营企业度过困难的政策措施,但当企业出现真正的生存危机时,由于缺乏对民营企业的救助保障机制,一些企业呈现出不正常的现象。”中国个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在其提交的提案中提出,“建立民营企业救助保障机制既是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爱护民营企业家的有力措施。”
 
孙太利:建立民营企业救助保障机制
 
  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在关键时刻,若是有人能拉一把,一些企业不仅能起死回生,也许还能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孙太利说,“政协委员这个身份,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孙太利把为个私经济发展鼓与呼,为会员发声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参加全国两会前,孙太利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做了大量的调研,他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有些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有些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有些是营商环境不适应造成的。
 
  孙太利了解到,一些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一些自身有短板、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民营企业,例如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脆弱。“当这类企业出现生存危机时,有的老板跑路,有的躲避、失联、关门。有些部门对有问题企业的处罚比较简单粗暴,轻易查封企业,停产、停水、停电。” 孙太利说,“我们看到,企业关门停产之后,一是造成了新的企业员工失业,形成新的困难户;二是造成企业许多债务无法偿还,形成债务链,殃及了其他企业;三是造成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中断,库存物资积压;四是厂房机器设备闲置,由此形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民营企业特别是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短,企业转型慢、税费重、成本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人才匮乏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发展。对此,孙太利指出,为了实现长久发展,企业自身应当积极转型,实现创新发展。
 
  一是小微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加快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做好规划,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创新,在标准上提升、流程上革新、装备上更新,在人才上培养和引进,突出“专、精、特、新”的特点。
 
  二是将传统的以实物型要素投入为主,转变为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型要素投入为主,达到工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三是为我国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提供消费升级服务,通过增加新业态、新服务,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方式,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救助保障应有法可依
 
  2019年全国两会会风更加清新务实,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会议各项报告里,更体现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履职中。孙太利对于2019年全国两会的最大感受就是“廉洁”,大会期间各项会务工作安排紧凑,纸张、用餐节俭等方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孙太利介绍说,2019年全国两会对于提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不调研不提案,不调研不建言”是本届政协委员们达成的共识。提案不追求数量,而是在质量上下工夫,昔日的“提案王”已经不被鼓励。还有很多像孙太利这样的政协委员在会前深入一线充分调研,广泛搜集新情况、新问题。
 
  孙太利的另一个感受是增添网络议政,会议期间,借助委员移动履职平台App,随时随地发现新热点、新现象,确保提案时效。“政协委员在小组会上的讨论经常意犹未尽,休息时仍然讨论得热火朝天。” 孙太利告诉记者。
 
  会前,通过大量调研,孙太利发现,一部分转型升级困难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时,只靠企业自救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援企稳岗”工作。
 
  为此,孙太利在自己的提案中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包括建议建立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救助保障机制。一方面,使企业在危机面前能够化解矛盾找到出路,免于倒闭;另一方面,有利于妥善解决“僵尸企业”的安置问题。孙太利表示,救助保障机制应由政府及金融、司法等部门通过顶层设计,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救助保障机制服务对象应为遇到生存、发展困难,存在倒闭风险的民营企业。服务内容包括政策、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安全、司法、危机处理、心理等方面。
 
  此外,孙太利还建议建立专项救助保障基金,给予困难企业短期的、无偿或有偿的资金、技术、管理、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救助,帮助企业爬坡过坎度难关;建立企业救助纠错机制,企业在纳税、欠款等方面,在没有给社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的情况下,给其一个纠错的机会;建立企业救助整改机制,政府、司法部门和企业家要共同携手,降低企业家的刑事风险;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帮扶型的“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民营经济友好型的法治营商环境;强化司法部门对企业纠纷的诉前调解工作,充分利用调解机制,帮助解决企业间的纠纷矛盾,避免企业花把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在打官司上面。政府和司法部门在处罚企业负责人时,要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等。“法治是民营企业最好的定心丸。”孙太利说。
 
  全国两会期间,孙太利围绕改善营商环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业互联网等问题提出了8个提案,其中5个均已通过聆讯,这让孙太利十分受鼓舞。他相信未来政府会更加重视对困难民营企业的救助保障,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在防范金融风险、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对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加大等,这些措施会让2019年经济质量更好,”孙太利说道,“2019年,国家经济会‘稳中求进’‘ 进中有优’‘ 优中有机’。”孙太利告诉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在民营企业问题上,继续突出关注营商环境的改善。
 
  “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但是落实、落地、落细比较难,导致企业缺少获得感。”
 
  对此,孙太利建议民营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各方努力真正实现法制化、市场化。
 

标签:2019年第4期 
上一篇:宠猫时代
下一篇:提案议案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