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时间:2024-3-24 11:57:36   作者:张琳     
内容摘要:“名特优新”是个体工商户群体中发展质量好、经营特色鲜明、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代表,是个体工商户中的佼佼者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几目咖啡门店了解商户需求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个体工商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设个体工商户2258.2万户,同比增长11.4%.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1.24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67.4%,支撑了近3亿人就业。作为产业链和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守住了人间烟火气,维持了亿万家庭的生计,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是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问题。


  为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在过去一年里,一批个体工商户被评定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艰苦创业、诚信经营、党建引领、大胆创新的事迹堪为表率。

  在本刊采访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中,既有小本经营、精耕细作的“小商户”,也有颇具规模、实力较强的“大个体”;既有在传统行业默默耕耘的商户,也有在新兴领域开疆拓土的网商。他们之间有相似之处,比如大多能吃苦耐劳,能坚守一个行业,懂得在市场低迷时蓄力,在风口到来时借力。他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很多老商户想玩转线上,很多新商户想布局线下;有的创业者想慢慢谋划品牌战略,有的创业者想快速抢占市场。他们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需要深入了解政策法规,有的急需融资贷款,有的缺乏宣传营销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显得尤为重要。

  扶持


  王斌把咖啡馆开到了农商银行的营业大厅,这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人流密集、客流量大,最重要的是,在这里不需要支付租金,这让他感觉轻松不少。


  王斌是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斯娅图咖啡馆老板,2023年被评定为“知名类”个体工商户。为了推动“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接农商银行等单位,借助现有场地开辟“名特优新”产品展示区。和王斌一起入驻的还有经营黄酒、刺绣、眼镜等产品的个体工商户,商户们聚在一起,交流了不少生意经,也催生出不少新商机。

  市场监管部门从中牵线搭桥,王斌和当地知名黄酒品牌达成合作,推出联名黄酒咖啡,给双方的经营都增色不少。“我的咖啡馆虽有一些名气,但体量比较小,过去很难接触到大企业,更别说合作了。”王斌以前也不会考虑在这样的地段开店,“铺面租金极高,开店的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很大。如今少了租金成本,我们经营起来就很轻松。”

  根据当地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政策,王斌还得到了一笔补助,以支持其扩大经营,“在融资贷款、招投标时,‘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身份也能加分不少”。

  把斯娅图做成知名个体工商户,王斌用了很多年。

  在经营斯娅图之前,王斌做过电视台编导、汽车销售,在体制内工作过,还打理过家族生意。2016年,王斌在椒江文化创业园开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日咖夜酒精品特色咖啡店。

  因为起步早,市场培育并不到位。彼时,这个位于台州湾入海口的城市鲜少有人知道拿铁和美式的区别,人们对咖啡的认知还停留在雀巢速溶上,去咖啡馆也大多是为了谈事情,往往只点最便宜的咖啡。“一小杯浓缩6元,一口就喝没了,还特别苦,很多人理解不了。”看到发展瓶颈,王斌放弃了精品手冲咖啡,主打常规咖啡。

  在咖啡市场漫长的培育期,王斌做了不少调整,比如想办法拿到一手的咖啡豆,自己烘焙咖啡豆,生产咖啡杯等一次性用品……不过,他始终没有离开咖啡赛道,也没有降低咖啡的品质,他做的每个产品、每个调整都能成为咖啡产业的加分项。

  王斌常年在店里待着,和顾客接触多,慢慢开始根据客户需求打造具有台州特色的咖啡产品。比如,台州盛产杨梅,王斌就在杨梅收获的季节大量采购,冷冻起来,保证顾客一年四季都能喝到搭配杨梅果肉的美式咖啡。让斯娅图出圈的薄荷咖啡也是王斌的创新之作,他意识到这款咖啡很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更要把它做到极致——他在每家门店都留出了种植薄荷的地方,“顾客喝到的咖啡里的薄荷都是我们亲手种植的”。

  斯娅图的面包供应几乎是附近最早的,店员6点上班,7:30现烤的面包就能出炉,街上都是面包的香味,送到客人面前时面包还是热乎的。店里不设舒适的座椅,咖啡和面包以外带为主——这是根据消费习惯做的调整,王斌认为,当咖啡成为大众消费品时,更常见的场景是上班族打包一个面包和一杯咖啡到办公室作为早餐,而不再是坐在咖啡厅谈事情。

  2021年,中国咖啡赛道终于迎来风口,瑞幸等咖啡品牌通过降低价格、快速扩张和体系化营销,完成了本土消费市场的培育。王斌把手里经营了五六年的各类资源拿出来盘算了一下,正好贯穿了咖啡产业的上下游,于是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了品牌和规模效应,打出了具有台州特色的咖啡品牌“几目咖啡”,并开始快速发展。

  2023年12月31日,央视《启航2024》跨年晚会开播,主会场设在台州和合公园,当地政府特地给“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留出展示位置——他们是台州特色的缩影,也是台州经济发展的象征,王斌成为受邀参展商户中的一员。

  为了给个体工商户提供舞台,跨年前后,台州办了不少市集,王斌常在受邀之列。“有些市集特别远,算上人工,我们是不挣钱的,但想到市集能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我们也很乐意参加。”王斌觉得自己被评定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后好像变了很多,会下意识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做公益。“思想境界变高了。”他的员工打趣说。

  除了自身的变化,王斌也明显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过去,我们和市场监管部门接触不多,信息比较闭塞,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常常主动和我们交流,了解我们的困难和需求。”不久前,相关部门要求市内咖啡馆做水样检测,王斌一头雾水,四处打听才知道要送到专门的实验室检测,检测一次费用不菲。恰巧有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店里,听说了这件事,很快帮他联系资源,免费做了检测。“这种变化很微妙,也很让人高兴”。

  诚信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金城文体用品商行老板成永柏


  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让人高兴。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时代的变迁总会给一些人带来方向和机遇,也会给一些人带来迷茫和困惑。


  在农贸市场嘈杂的人声中,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金城文体用品商行老板成永柏几经腾挪,终于找到一处安静的所在,与记者交谈。

  成永柏出身农家,但家族里有经商的传统,因此他既能干苦活重活,对商业信息也很敏感。1995年,成永柏把粮食拿到市场里卖,发现农贸市场里有人卖小百货,于是动了自己做买卖的心思。他经常在客运中心、火车站附近观察外地客商,有时候会观察到天亮。他发现,外地客商基本都是凌晨3、4点坐绿皮火车到金华,那个时候市场还没开门,这些人无事可干。成永柏带着7000元本钱,扛了一张钢丝床,在客商进市场的必经之路上租下店铺,每天凌晨3点开门营业——那个时间段,市场周边只有他一家店开着,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已经赚到了一天中近七成的营业额。到了白天,成永柏就向市场里的老经营户学习经营方法,一两个月下来,他就在市场里站住了脚。

  成永柏勤快,每三天就到义乌进一次货,商品总比别人家的新颖,很快就得到了南来北往的客商认可。

  不过,真正让成永柏站住脚的是诚信经营。成永柏六七岁就跟着外公在合作社做生意,外公的为人处世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人要诚信,质量要可靠,服务客户要认真及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经商守则。”2000年初,有位客户下了16万元的定制茶杯,他却将落款误写成了另一个单位,他发现后果断让厂家重新发货。

  这一单亏了十几万元,但让他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保持合作关系至今。

  如今,成永柏已经有4家连锁店,6个市场摊位,30名员工,经营的办公文具品类达到上万种,年营业额近千万元。因为坚持诚信经营,成永柏被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政府授予金华市首届“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2023年被评定为“优质类”个体工商户。

  但是,最近几年,市场的变化常让成永柏忧心忡忡。

  第一个忧虑是互联网对线下经营的冲击。他常常搜索网购平台,同样的产品,网上的价格比他的拿货价还要低。原因是什么?“不好说,也许质量不同,也许有别的因素。”无论是什么原因,依靠低价,网店抢走了大量的客户。成永柏觉得,这种运作与他所理解的商业逻辑大相径庭。

  对于互联网的冲击,成永柏一边尝试化解,一边尝试理解。化解的方法是坚持以品质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我们这种做了几十年的实体店商家,有诺大的门店在这里,可信度很高。”成永柏如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服务单位客户上,这些客户对品质和服务要求比较高,“一般客户上午下单,我们下午就能送到。”他也试着去理解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尝试开网店、开直播,但似乎并不顺利。

  第二个忧虑与接班人相关。成永柏认为,传统市场想要焕发活力,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但在农贸市场,经营者大多还是几十年间的老面孔,下一代回来接班的很少。

  “有的是觉得做个体经营又辛苦又不够‘高大上’,更愿意做互联网、做金融;有的是家里已经攒下了丰厚的家底,孩子不愿意出来闯荡,只想找个安稳的工作。”成永柏觉得,30年前创业,胆大心细能吃苦就行,现在市场不一样了,创业成本高,市场变化快,创业者不但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还要熟知政策、用好政策。从这个角度看,“分型分类”“精准扶持”很有必要。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山东省新泰市智臻供应链中心老板李树臻


  “不要宣传我。”成永柏一再强调,他希望公众多关注那些刚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创造条件让年轻人创业成功,带动更多年轻人就业,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活力


  18岁创业,半年实现销量500万元,5年完成从食品电商到电商平台供应链的转型——山东省新泰市智臻供应链中心老板李树臻应该算年轻个体工商户创业成功的典型。2023年,李树臻被评定为“创新类”个体工商户。


  2 0 1 7 年, 第一次接触“ 拼多多”时,李树臻还是电商小白,“拼多多”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李树臻发现,不同于传统的淘宝电商模式,“拼多多”是通过拼团购买降低消费成本,促使消费者进行兴趣消费。

  李树臻喜欢逛批发市场,他发现很多当地食品在批发市场的售价比网上便宜,如果按照“拼多多”薄利多销的理念,可以大幅降低产品单价和邮费,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初出茅庐,李树臻对传统互联网打法一无所知,家人也不支持他创业,“主要是怕互联网创业资金风险高。”李树臻不怕,“先试试,不行再说!”他找姐姐借了5000元,去市场上找适合的产品挂在“拼多多”

  上销售,本钱不够就少进点货,货款返回来以后再去找厂家进货,一款产品不受欢迎就立刻去找新的替代品,在快速迭代中筛选最适合网上售卖的产品,并最终选中了当地一款酱菜产品。“过了一两个星期,单量就起来了,从最初的日销几十单上涨到日销几千单。”家人看了也转变了态度,帮他找资金、找货源。2017年底,李树臻的电商营业额已经做到了500万元。还清了之前的欠款,把货款打给供应商,18岁的李树臻手里还剩20万元,“当时特别自豪”。

  2018年,“拼多多”上市,平台广告铺天盖地,拼单模式深入人心,电商迎来了巨大的风口。李树臻抓住红利期,增加产品数量,2018年实现了600万元的销量。

  每天都有进账,骄傲自满的情绪逐渐占了上风,李树臻没有意识到,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拼团模式的红利期已经慢慢过去,“淘系”商家和新的创业者已经盯上了拼团市场,“拼多多”商家不断扩充,竞争不断加剧,李树臻的产品销售额逐步下滑。到2019年,传统电商逐渐低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入电商舞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很快让李树臻尝到了苦头,因为没有行业危机感,没有及时考虑转型,错过了短视频电商的红利期,一直在传统电商的营销模式里徘徊。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交通封闭,物流停运。在此情形下,各大互联网巨头趁机推出社区团购,李树臻敏锐地察觉到,社区团购模式可以让消费者以超低价格购买商品,同时解决了商品配送的问题,“今买明至”的运输时效让社区团购成为疫情期间老百姓的生活物资保障。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李树臻立即着手转型,在社区电商行业二次创业,成为社区团购平台“多多买菜”的供应商。三年疫情,李树臻在社区电商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既有选错商品一亏到底的教训,也有与分销商愉快合作的喜悦;既有经营初期利润丰厚的沾沾自喜,也有大浪淘沙后向阳而生的唏嘘感慨。这段经历让李树臻从对社区团购一知半解的供货商转变为行业经验丰富的供应链商家。

  2023年下半年,李树臻把主要精力放在电商平台供应链的搭建中,营业执照也变更为“新泰市智臻供应链中心”,通过电商供应链平台将供应商、企业、经销商、客户链接起来,从而实现资金高效周转。电商平台供应链的打造转变了传统的“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电商)

  企业“的经营方式,通过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内部管理到外部商务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李树臻也从”多多买菜“山东省供应商扩展为”美团优选“”淘菜菜“等多个平台的供应商,社区团购业务从山东省内拓展到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江苏、河南等多个省市,并在这些地区全部建立了合作云仓储仓库,电商平台供应链年经营额达1200多万元。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只有紧跟市场步伐,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李树臻总结了自己的做法:首先是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最新动向;其次是跟踪竞品动态,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计划;三是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灵活性,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灵活性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四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更快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计划;五是建立长期的战略视角,市场的变化往往是短期的,但应该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变化,以便在应对短期变化的同时,也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创新


  有些经营者的竞争力来自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有些经营者的竞争力来自创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如艺鞋厂老板王辉靠创新把当地传统布鞋做成了专利产品,店铺年销售200余万元,2023年被评定为“优质类”个体工商户。


  王辉的小孩今年整10岁,他做布鞋也刚好整10年。王辉学艺术出身,留学回国后接手家族生意,给老北京布鞋品牌做代加工。做了三年,他发现代加工利润很薄,还常常被拖欠货款,王辉有些不甘心,“我们要审美有审美,要资源有资源,为什么不做自己的品牌?”

  2017年,王辉和太太开始自己设计产品。和传统布鞋不同,他们设计的布鞋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对款式做了改动,花色也设计得更适合年轻人口味。两人把设计出来的布鞋放在1688上售卖,大受欢迎。

  畅销的喜悦很快被侵权事件打断。鞋服行业门槛低、流行快,有经验的商家从网上买个样子回来,很快就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仿版。王辉设计的爆款布鞋也被模仿了。“设计开发成本高,但模仿成本低,利润大,有些从业人员版权意识比较薄弱,就肆无忌惮地抄袭。”王辉发现,自己的设计的产品很快就出现在多家店铺,有的连产品宣传图都盗用他的,“挺让人生气的,就像自己养大的孩子被抱走了”。

  一开始,王辉通过1688平台申诉,有时能成功,有时不行。“平台有反申诉功能,有些人擅长打擦边球,可操作性空间很大。”王辉很郁闷,“过去做代加工,没有品牌意识,经历了被抄袭、被侵权,我开始意识到,没有品牌就只能陷入混战。”

  2 0 1 8 年, 王辉开始一边做品牌,一边了解知识产权。2023年,王辉申请了自己的品牌,主打慢生活,和当下年轻人的心态十分契合,推出之后大受欢迎。这两年,王辉为自己设计地产品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设计专利,与律师事务所合作起诉侵权商家,打赢了四五场官司,也获得了不少赔偿。

  如今,王辉开始布局线下门店。

  不同于当下唱衰实体店的论调,王辉认为,服饰行业布局线下实体店很有必要。“比如鞋子,很多人喜欢上脚试一试再买”。王辉的另一个心思是,通过实体店把布鞋做成文创产品。台州是旅游城市,每年都能迎来大量游客,而布鞋是当地特色产品,不但能代表当地手工艺,而且很实用,是很好的伴手礼。

  和线上相比,线下侵权更隐秘,更不容易被发现。不过,王辉并不惧怕侵权。10年间,他已经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很多——超过2000平方米的厂房,一起工作10余年、工艺娴熟的工人,建立起信任感的老客户,这些都是王辉对抗侵权的底气。王辉展示了几款自己设计生产的布鞋,“仿版用料不是很讲究,绣工就更不用说了,和正品差距很大”。

  王辉觉得自己能成为“优质类”个体工商户,主要是因为坚持原创。

  “原创一开始就给了我们正反馈,让我们得到比代工更多的利润,也让我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们不断设计新款,仿版上市时,我们的货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新的款式已经在准备上市。只要我们保持创新,我们的利润永远是有保障的”。

  面对市场竞争,王辉不紧不慢,保持着自己的节奏。“现在很流行直播,疫情期间我们也试过,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多,非常累,对于我们这种创作者来说,是极大地消耗。我们更愿意花时间调研市场,去展销会上看新品,去设计新款式,这些工作对我们来说才是滋养”。

  突破


  当王辉决定放弃直播,专心做品牌时,远在山东的申美乐正咬紧牙关给自己做心里建设——她即将开始经商生涯中的第一场直播。“我已经失眠好几天了,一想到要在镜头前直播就紧张得睡不着觉”。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如艺鞋厂出品的新式布鞋


  申美乐是山东省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美闻蛋糕城老板,她性格沉稳内敛,细心敏感,是经商的一把好手,唯独不喜欢抛头露脸,“如果不是店长临时缺位,我是绝不可能去直播的。”

  12点,直播结束,两个半小时的直播收获了9000元的销售额,申美乐特别满意,“太有成就感了,我觉得突破了自己,以后更加无所畏惧了。”卸下防备,松了口气,申美乐才意识到从早上到下播粒米未沾,早已饥肠辘辘。

  申美乐的故事开端并不传奇。

  1998年,申美乐就职的国营食品厂改制,厂里的员工面临下岗。“我是农村出来的,没资本没门路,想再找个好工作很难,就跟亲戚朋友借了笔钱,把糕点车间承包了下来,原来车间的7个员工也都留了下来”。

  给别人打工,没有自主权也没有主动性,干一天算一天;给自己打工,想法就不一样了,“我想长远发展,我想创品牌”。

  要想创品牌,首先得有好产品。

  尽管资金有限,但购买原材料时申美乐还是咬牙选了品牌产品,哪怕一包糖、一包面粉,都要用好的。炸食品的油,用三次必须处理掉。申美乐说:“好吃不好吃,顾客很快就能反馈回来。”

  “前几年不盈利。”一是成本高,二是经验少。虽然申美乐和丈夫原先都是厂里的员工,但丈夫是跑业务的,申美乐是坐办公室的,两人对产品技术一窍不通,只能去别的省市、食品厂学习,积累了经验再回来提升经营,遇到问题再出去学习。

  说起这段往事,申美乐的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她和丈夫2000年结婚,2002年小孩出生,正是创业初期最困难的时候,申美乐只能撇下孩子出去学习,“一走就是半个月,回来孩子都不认识我了”。

  有了足够的积累,申美乐决定开门店。“从那时候起,我们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过去,申美乐的产品主要供给超市,利润低,品质不好把控,超市商品循环慢,产品质量很容易受到影响,“感觉很被动”。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山东省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美闻蛋糕城老板申美乐


  2007年,第一家美闻蛋糕店开业,因为品质好、价格合理,销量和利润迅速上涨。6月,第二家店开张,2008年,第三家店开张……接下来,美闻蛋糕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申美乐觉得,后期的顺利是由于前期的品质控制和经验学习让门店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面只要不断复制就可以了。

  2014年,申美乐决定突破当前的模式,做高端蛋糕品牌。一方面是缘于客户需求——一些高端顾客表示当前的产品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供应商提供的行业信息——2000年以后,中国烘焙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行业规模扩大,市场差异化需求增加,高端面包、蛋糕备受追捧。申美乐去济南、上海等地考察,那里的高端店让她大开眼界,于是从上海请来专门设计烘焙门店的设计师,打造高端门店。除了装修,高端店的原材料用的也都是市面上最好的,招聘店员时对学历和谈吐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头几年一直不赚钱。”首先是租金高,这家店开在县城的中心位置,一年租金就要30万元;其次是适应期长,在这个山区县城,富丽堂皇的高端蛋糕店略显突兀。“店里员工都说普通话,我们都不敢进,店里面包、蛋糕的价格也比美闻贵很多。”从门前路过的顾客说。“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申美乐不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她喜欢不断学习、不断突破、不断创新。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向阳花家庭农场主马兆文热情接待游客


  2023年外出考察时,她发现国风手作蛋糕在各大城市兴起,回到沂源后便创立了国风手作蛋糕品牌萨其马,完成了窗口店、中端店、高端店的布局。2023年,她被评定为“优质类”个体工商户。

  思路


  和申美乐一样不愿墨守成规的还有向阳花家庭农场场主马兆文。


  “亲,最近可以来地里收割菠菜和小油菜啦!”马兆文把长得绿油油、鲜灵灵的菠菜和小油菜照片发到微信群,立刻收获了群友们的一波响应。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在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向阳花农场里上演——向阳花农场一分菜园租户已经有68个,送菜群、摘菜群、菜团团等微信群多达16个,每年可在线上帮助菜农销售蔬菜两万余斤。

  马兆文是新兖镇有名的女强人。

  她原本是新兖镇大南铺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年轻时因为不甘心在“地里刨食”,当了10年小学代课老师。因为家境窘迫,她又“弃文从农”,打算在土地上做点文章。2000年开始,她就做起了农业周边服务,开设了农业科技服务部,为附近百姓提供优质农资和农技、农机服务,家庭慢慢富足起来。

  2013年,村里推荐马兆文参加了兖州区组织的新型农民培训。通过学习,她了解到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并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心思活络的马兆文萌生了承包土地当粮食大户的想法。回家和丈夫一商量,一盆冷水浇了过来,“咱家现在这日子就很好了,别瞎折腾了。那得花多少钱啊!”面对丈夫的反对,马兆文好脾气地慢慢劝导,“培训班的老师说了,农业是立国之本,如果大家都不种地,我们的粮食从哪里来?种地是有大前景的,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咱们怕什么!”最终,两人承包下村里的260多亩地种起了小麦和玉米,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有了个好收成。

  尝到甜头的马兆文开始向种植经济作物转型,通过考察,她引进了羊角蜜甜瓜。她种植的羊角蜜结得满满当当,可是,这么好的瓜怎么卖?开拓市场成了首要问题。马兆文不慌不忙,一个好主意早就在她脑海里形成了。在镇里、村里的帮助下,通过口口相传、打广告,新兖镇大南铺村第一届吃瓜大赛风风火火地开办了。城区居民、周边村民、幼儿园小朋友都赶来参加,活动现场就卖了5000斤,8个大棚的甜瓜不到一周就被采摘一空。这次成功的种植和营销,让马兆文看到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坚定了她在农业道路上继续创业的信心。

  2015年,马兆文注册成立了兖州区向阳花家庭农场,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这一年,她通过外出学习,发现哈密瓜不仅能生长在新疆,还能在山东种植,她扩建大棚,在济宁种出了香甜酥脆的哈蜜瓜。这一年,她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在举办吃瓜大赛的同时走进高端住宅小区开品尝会,联系幼儿园、学校开设田间课堂,通过快递向全国销售。这一年,她创造性地推出了“一分地菜园”,开启全托管和半托管的运营模式,将一亩地划分为8份,以一份800元的价格出租,消费者办理会员即可在自己的“一分地”中种植、除草、浇水、采摘,享受丰收的快乐。

  先后到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地的培训学习,拓宽了马兆文的思路,特别是2016年5月到寿光蔬菜博览会参观,种植方面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理念带给马兆文深深震撼。“别人能做的,咱也可以做”,向阳花农场从源头抓起,以腐熟的大豆为基肥,用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生物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全程人工除草,确保蔬菜瓜果不含农药残留。她还在瓜果蔬菜种植区架设了WIFI和摄像头,安装了农业物联网系统,沼气池可以利用菜渣和废渣,做到了高效环保。

  农场产出的蔬菜瓜果供不应求,实现了由粗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为了扩面增效、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马兆文自学育苗技术,不断从失败中摸索经验、改进技术,成功实现一年种出两茬瓜果。每年的第一茬在正月初六开始播种,5月底陆续成熟上市,随后再种第二茬,并错开种植时间,每5个棚一批,避免集中上市压低价格。

  2 0 1 8 年, 农场注册了“ 马兆文”蔬菜、“纹纹蜜”哈密瓜两个商标,“纹纹蜜”哈蜜瓜还通过了绿色产品认证。“我们既要有优质的产品,还要打响品牌,走特色发展的路子。”马兆文说。如今的向阳花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480亩,其中粮食种植380亩,蔬菜种植园100亩。

  2019年10月,向阳花农场入选全国第一批家庭农场典型案例,2023年11月获评济宁市“特色类”个体工商户。

  转型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创新和转型似乎是始终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韩建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西御道肉食加工厂老板,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御道老汤鸡”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家祖传的小店过去一年只能做3万只鸡,转型后一年能做300万——500万只。2023年,韩建被评定为“特色类”个体工商户。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西御道肉食加工厂老板韩建在做产品推介


  1997年,韩建从部队复员,没有要求部队安排工作,自己出去闯荡了几年。外面的世界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精彩,而父亲的年纪也越来越大,韩建觉得,不如回家跟着父亲学做老汤鸡。父亲是西御道老汤鸡第四代传承人,“但我可不是什么富二代”,韩建笑了,自家的店面并不大,回到家,自己就成了初级学徒,要从最基本的煮鸡学起。

  韩建从没干过这么繁琐的工作,煮鸡有23道工序,光中草药就要用七八十种,他认都认不全。韩建跟着父亲从认草药、配料、看火候做起,学了五六年。“烫伤是常有的事儿,身上常年都是油渍味儿,在公交车上别人都躲得远远的。那时候年轻,脾气上来了,一拍桌子就说不干了”。

  韩建承认自己动摇过,觉得累死累活也不过混个养家糊口,有什么意思?

  能坚持走下来,是韩建爱人的功劳。韩建在上海闯荡时认识了爱人,一开始,她并不支持韩建回去继承家业,但看到韩建已经下定决心,就不再反对,只说了一句“你既然回来了,就要好好干,不能反悔。”每次韩建因为学手艺恼火,回到家里等着他的都是爱人温暖的、宽慰的、鼓励的话。

  2005年,韩建正式从父亲手里接过全部生意。父亲一直是以前店后厂的方式经营,客人可以在店里吃,也可以打包回家。当时,因为不懂真空包装技术,老汤鸡最多只能放两三天,根本走不出泰安,要想走出去,必须转型。

  2007年,韩建投资100万元在原来的作坊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工厂,引进了真空包装设备,申请了食品许可证。这边工厂建设得热火朝天,那边韩建也忙于各种培训,质检、化验、营销、厂长培训……厂子建好了,韩建也把规范化生产的流程弄明白了。此后,真空包装的西御道老汤鸡开始进超市、出山东,路子越走越宽。

  “一开始,我还没有商标意识,也没有品牌意识,但是我清楚我经营的是地方特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砸了招牌。”

  在市监、卫生、质检等部门的检查中,西御道老汤鸡一次都没有丢分。

  味道好,质量有保障,西御道老汤鸡的销量迅速增长。2021年,韩建建起了新工厂,用机器代替了部分手工流程,“新机器1分钟能处理30只鸡,比以前快多了。”但是有些传统的工艺是机器替代不了的,腌制的时间、煮鸡的火候,都要根据鸡的大小、生长年限来动态调整,这些关键的程序始终由韩建和父亲把控。

  “老字号转型并不容易。”韩建说,转型初期,他也是处处碰壁。西御道老汤鸡在当地知名度高,但走出泰安,认识的人并不多,因此一开始销量并不乐观。真空包装的老汤鸡保质期不过6个月,铺出去一批货,如果卖不掉,到第5个月就要收回来处理掉。“一开始真的是赔本赚吆喝。

  不管怎么亏钱,我们也绝不卖过期产品,我要让消费者知道,我的老汤鸡质量有保障。“

  如今回头看,从传统小作坊到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运营,西御道老汤鸡的转型是成功的。韩建觉得,这得益于自己在部队锻炼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得益于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的精准帮扶。

  疫情期间,西御道老汤鸡工厂所在的位置是重灾区,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韩建急得团团转。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得知这个情况,带着检测仪器连夜开车到封路路段,对货物仔细检验之后,从高速路口把运输车辆接引进来。受疫情影响,工厂建成后,很多验收和检查无法及时进行,当地个私协会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上门服务。

  2024年,韩建开始谋划布局线下门店。“消费风向变了!现在很多消费者不稀罕那种网上随意可以买到的特产了,外地游客喜欢把传统的、没有真空包装的西御道老乡鸡作为伴手礼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这次布局的另一个考虑是带动就业。“一个门店用两个人,30个门店就能带动60个人就业。”韩建告诉记者,目前自己用的都是附近街区的失业人员,这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赞赏。

  责任


  和韩建一样,很多“生存型”个体工商户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开始自觉回报社会,王立珂就把大量精力投入为困难人群免费做口腔诊疗上。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启贝口腔门诊部王立珂


  王立珂是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启贝口腔门诊部老板。学习口腔专业的王立珂发现,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于是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他从朋友那里借了几万元,一个人,一把牙椅,开始了自己的个体工商户生涯。“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能吃苦耐劳,又学习了专业的口腔诊疗技术,很快就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王立珂热衷于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创业以后,我手里几乎不留钱,赚到钱就去购买CT激光治疗仪、数字化口扫、3D打印等最新的医疗设备和系统,慢慢的,门诊部的规格和规模都得到了提升”。

  一部分钱花在了设备提升上,另一部分钱花在了技术提升上。王立珂在自己门诊部的基础上成立教学基地,邀请大学教授创办教学点,一方面可以带在校学生前来实习,另一方面可以定期把最新的口腔诊疗技术传授给诊所的医护人员。

  “ 服务质量是行业发展的根基。”王立珂说,2023年,王立珂被评为“优质类”个体工商户,为了提升患者就诊体验,王立珂对诊前、诊中、诊后流程重新规范,形成包含25个步骤的服务流程。

  “如今我们已经是当地的知名诊所,发展势头良好,这与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息息相关。包括市场监管部门帮助我们申报品牌,指导我们依法执业等等。”2022年,经中国共产党张店区个体私营企业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张店区第一个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党支部,这让王立珂备感振奋。王立珂是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但是,以前总觉得和党的联系缺乏支撑,党支部的成立让党员个体工商户聚在一起,学习政策法规、进行业务交流,对政策的把握更精准,发展方向更清晰,他们也在群体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023年,启贝口腔有3名员工申请入党。“党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公益事业要查到痛处、落到实处。王立珂发现,镇里的困难户并不注重口腔治疗,于是决定为400余户困难户提供1000元/户的诊疗金代金券,当地6至10岁的儿童还可以接受免费的窝沟封闭服务。为了服务老旧小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2000年,王立珂斥资30万元购置了一台专用诊疗车,作为移动牙科诊所,入户给困难群众做义务诊疗,他还在偏远村镇建立了乡村诊所。“作为党员,咱们只干实事,不唱高调。”王立珂笑着说。

  窦中传对党的感情更特别一些。

  窦中传是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光明星轻钢瓦经销处负责人,是“优质类”个体工商户,也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当时,生活困顿的窦中传遇到了老党员秦成顺,秦成顺借给窦中传几十元,让他做点小买卖改善生活,“他只交代了一句话——做买卖要诚信。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党员和一般人不一样。”在秦成顺的影响和帮助下,窦中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7年,窦中传从秦成顺手中接过了沂源县个私协会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开始组建“学雷锋党员小组”,定期帮扶贫困人群。如今,这个“学雷锋党员小组”已经从最初的5名党员发展到120多名党员,年帮扶资金10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众上千人,窦中传也被评为“山东好人”。

  从困难中走过的人,更懂得别人的艰辛。

  冯广伟是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广伟大药房老板,1980年企业改制后开了一家夫妻店。2015年,冯广伟投资失败,损失上百万元,一时间一蹶不振,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疏导下才重新振作起来,继续用心经营药店,两年间开起三家药店。“我从阴影中走出来了,也希望能帮助更多人从阴影中走出来。”冯广伟从资助贫困学子开始做起,7年间资助大学生11人。2018年,经相关部门同意,冯广伟成立了航空港区第一家慈善公益■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广伟大药房老板冯广伟(中)

  基金,承诺每年捐款10万元,10年共捐款100万元,用于扶贫济困,资金委托郑州慈善总会管理和使用。2023年7月,冯广伟提前完成了100万元善款的捐助。此外,冯广伟还组织建成8个慈善工作站和8个志愿服务队,扶助困难人群,慰问孤寡老人,帮助自闭症儿童等等。

  在很多人眼里,王俊是需要帮助的人,但事实是,他不但创办了江苏宜兴王俊推拿中心,获得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按摩项目金牌,还先后安置500余名视觉障碍者就业,2023年获评“知名类”个体工商户。


“名特优新”如何成为表率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广伟大药房老板冯广伟(中)


  7岁时,由于患视神经萎缩症,王俊双眼视力降至0.02左右,只能模糊地看到人影。1993年,王俊被家人送到济宁盲校学习推拿。从《中医基础理论》学起,一字一句地理解、领会;从最基本的手法开始,推、拿、揉、滚、拔、按、擦,一招一式地模仿、练习,凭着对按摩的钟爱和坚持,他掌握了按摩的专业手法和理论知识。

  2003年10月,王俊只身前往宜兴,创办宜兴市王俊盲人推拿保健院。王俊带领员工从地推开始,免费为当地百姓推拿,普及健康知识。

  慢慢的,一传十、十传百,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王俊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先后在宜兴开办了6家直营分店。2016年5月,王俊响应济宁市残联号召,返乡二次创业,创办了济宁市任城区王俊推拿中心,现已发展为跨苏鲁两省、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盲人按摩企业,每年提供推拿服务10万余人次。

  “王俊推拿”也是视觉障碍学员和社会青年实习和就业的舞台。先后培训出初、中、高级盲人保健按摩师200余人,就业率达100%,月收入可达5000—10000元。

  2022年3月,王俊在山东济宁、江苏宜兴两地残联、民政部门的配合下,通过逐一上门走访、签订“精准上门免费帮扶”协议、制定专业康复调理方案等方式,确定帮扶对象,组织视觉障碍员工在两地同时开展“千次上门、精准帮扶、以残助残”盲人“助残帮困”公益活动,免费为济宁市任城区金城街道、宜兴市宜城街道共60名家庭贫困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提供上门康复推拿服务。

  从受助者到帮助者,从自谋生路到带动就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只关乎某些人群的小事,而是关乎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大事。



标签:2024年第1期 分型分类精准帮扶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