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教育

丢掉控制欲

作者:陈虹     
内容摘要:化解父母以爱的名义给孩子造成的压力除了不过多干预, 还应给予孩子信任和包容,允许孩子犯错,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成绩名列前茅的初三女生因为月考分数比上一次月考低10分而选择自杀;陕西商洛一名初三女生因学习压力大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江苏无锡一名12岁女孩在开学第一天跳楼自杀;安徽巢湖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女生因为成绩下降被老师批评,选择跳楼轻生……最近频繁爆出的青少年自杀新闻让人心惊。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显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两分钟就有1个人死于自杀。冰冷又令人心惊难过的数据背后究竟折射出怎样的教育问题?有针对以上自杀案例的调查显示:父母过于看重孩子成绩,进而表现出的控制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成绩名列前茅的初三女生,其父母在得知她的月考成绩后,不但没有安慰她,了解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排解心理压力,还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她写一份检讨——这就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

  过多干预的后果


  “我们当然不能说青少年自杀一定是因为父母过度的掌控欲,但必须了解的一点是,父母过度的控制欲的确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儿童教育专家叶欣说,控制欲最直观的表现是过多干预,而过多干预会导致孩子出现以下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过多的干预导致孩子不自立。独立自主性需要从小培养,例如在孩子刚开始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否则孩子形成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依赖于他人的帮助。一旦这种习惯形成,孩子会逐渐变得弱小无能。

  “针对这一点,我们建议在孩子年幼时,有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家长不要过分代劳。让孩子清晰什么事情应当自己解决,什么事情需要寻求帮助。不要过分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比如买不需要系带的鞋子,买带吸管的杯子等。”叶欣说,只有让孩子自己体会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孩子才会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过多干预导致孩子处事没有原则。生活中,原则和底线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与这个社会相处的方式,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个性”的东西。独特的个性能够为我们吸引很多朋友,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孩子在选择朋友时,家长不要用自己的处事原则进行干预,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强行的掌控只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我,失去判断力。

  狄莺的独子孙安佐在美国被捕后,有专家专门分析过其背后的原因,发现孙安佐就是一个被妈妈过多干预的孩子。“孙安佐的一日三餐都由狄莺亲自安排,如果吃饭不好,狄莺就会花好几个小时‘帮助’儿子吃到她认为的标准上。在交友方面,狄莺也有自己的标准。在她得知孙安佐的一个小伙伴家里晚餐吃粥时,她便认为这个孩子的家境与自己的标准不匹配,不允许孙安佐和这个孩子做朋友。”叶欣说,这样的干涉让孙安佐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最终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正是父母控制欲的典型表现。

  “针对这一点,我们能做的只有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在孩子逐渐建立三观的过程中,提出合理建议但是不强加于孩子。“叶欣说,只要不脱离大方向,就可以让孩子去尝试失败,在失败中学会取舍。

  过多关注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应该被呵护和关注的,适度的冷落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孩子提出要求时,适当拒绝,让他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让孩子懂得什么叫事与愿违。”叶欣说,人类是群居动物,如今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团体合作。过分关注只会削弱孩子的社交能力,影响孩子与人沟通。让孩子了解生存规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隐形反抗


  可能很多人在感到痛惜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这些案例和家长过多干预之间的联系。那么我们再看看其他案例:王猛,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就是这样一个在大家眼里品学兼优的北大高材生却做出了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控制欲的事情。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王猛的成长道路:母亲一直倾向于把他关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的。报什么辅导班,学习成绩要达到什么水准这些自然不用多说。”叶欣说。

  原本以为努力考上北大,就能远离家乡,逃离父母的控制欲,但在离家前,王猛父母又要求其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而王猛大姨通过频繁打电话,甚至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他情况,以此延续王猛父母的远距离控制,“这成为最后一根稻草,让王猛彻底爆发,做出了上述相对过激的行为。” 叶欣说,显而易见,这正是父母常年过度干涉导致的结果。了解了这一点,杭州一名男孩儿因为父母不按自己意愿为其购买新衣服,赌气离家出走的案例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今年读初二的露露(化名)经历和王猛类似。“露露的父亲是一个行事独断专行,控制欲较强,在教育上全方位控制自己子女的人,从学习到生活习惯,从人际交往到爱好兴趣,他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露露不敢明着和父亲对抗,但却会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故意不交作业,考试时原本会的题故意写错,偶尔会做让父亲生气的事情等等来进行反抗。“反正我怎么做父亲都不会满意,那还不如让自己开心点。”叶欣复述着露露的原话,而每次“得逞”后,露露会开心,但这种开心很短暂,随之而来的是恐慌不安和自责难过,“露露的这种心理是大多数被父母控制欲压抑的青少年的心理。”叶欣说孩子会恐慌不安和自责难过,但下一次又会忍不住去做。就是这样一次次的矛盾心理导致孩子们做出了自杀、离家出走、失联等等过激的行为。

  “正如成绩名列前茅的初三女生在遗书中写到的: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所以我打算放弃生活,结束自己的生命,给父母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对不起。”叶欣说,这名女生在生命的最终时刻依然担心自己会让父母不高兴,这样的结局让人痛心。

  双方都要努力


  如何化解父母以爱的名义给孩子造成的压力?针对父母,除了不过多干预,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调整:尊重、给予信任和包容。“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是控制型父母的典型表现。”叶欣说,因此,父母首先要信任和包容孩子,不要用打击和威胁的态度对孩子,要记住,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父母只能引导,绝不能指挥和命令,要把生长和发挥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感觉被尊重地自由生长。


  允许孩子犯错,但要注重思维引导。真正强大的家长不会要求孩子不犯错误,他们懂得让孩子避免重复犯错,并且在错误中引导孩子成长。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平等的地位、同样的视角才能换来平等的交流,很多时候,导致孩子们走上绝路的是没人理解和明白。

  “孩子也需要做一些努力。”叶欣说,让自己变强大,增强父母对你的信心;心平气和地接受父母的缺点;向父母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向有威望的长辈求助;不必随时取悦自己的父母;在一些大事上要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简而言之,丢到控制欲,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叶欣说,父母们必须知道:敢于放手的爱才是对孩子有帮助的爱,孩子们也要懂得保持自我是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

标签:2020年第11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