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教育

让孩子适度打破规则

作者:石海娥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以及各界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要不要让孩子适度打破规则成为了时下的一个教育热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传统教育理念中,让孩子从小了解和遵守各种规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老一辈人眼里,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的孩子都是“识大体”“心里有数”“稳当”的孩子,相比爱动、爱说,不太喜欢遵守规矩的孩子,前面一种类型的孩子更容易被大人喜爱,在班级或者家族中也更容易被委以重任。但是,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以及各界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要不要让孩子适度打破规则成为了时下的一个教育热点。
 
  打破规则不一定是坏事
 
  “小美是一个11岁的女孩,学习好、长得漂亮,懂礼貌、乐于助人,在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是典型的乖乖女,平时说话做事也是循规蹈矩、有板有眼,和同学们相处都非常和睦,在校时从未发生过违反纪律的事情。”儿童教育专家叶欣说,但有一次小美却将同班一个男生打哭了,并断然拒绝了老师提出的让自己向这个男生道歉的要求。
 
  “小美正处在发育初期,因此小美妈妈为其购买了背心式内衣,因为是夏季,所以从衣服外面可以隐约看到内衣,坐在小美后面的男生觉得很有意思,就隔着外衣拉扯小美的内衣带子,小美一开始很礼貌地告知男生不可以这样做,但该男生并未因此停止这个行为,反倒又连续3次拉扯了小美的内衣,经过几次警告无效后,小美就将此事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知道后并未放在心上,因此也没做处理。该男生觉得班主任都未发话,所以就又变本加厉地拉扯小美的内衣,拉扯过程中,小美也数次提出警告,但该男生仍未停止,最终导致小美的内衣搭扣松开,一边的肩带从无袖裙子内滑落,小美因此动手打了该男生,并拒绝道歉。”叶欣说,虽然小美的妈妈在了解事情经过后认为小美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妥,但大多数老师却无法接受小美动手打人的行为,小美也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变成了不守纪律、不友爱的“坏学生”。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孩子只要先动手打人就是不对的,而小美的行为之所以不被接受,就是因为她打破了老师和家长们一致认为‘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可以动手打人’的规则。”叶欣说,不仅小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一些学龄前,甚至1、2岁的孩子家长也会面临要不要打破规则的问题。
 
  硕硕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别人眼里,这个孩子宽容大度、乖巧懂事,无论和谁都能玩到一起,其父母听到别人夸奖硕硕也非常骄傲,小区里的小朋友也都愿意和硕硕玩。
 
  “但硕硕幼儿园的老师却屡次向其父母反映硕硕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经常自己默默地坐在教室角落发呆。”叶欣说,经过多次和硕硕交流,她们得知,硕硕的家人每次在其出门前都会嘱咐硕硕:要让着其他的小朋友,不要和小朋友抢东西,有时硕硕和其他小朋友同时拿了一件玩具,家人也总是让硕硕放手。久而久之,硕硕就被这些规矩框死了,为了表现得亲和有礼貌,索性就远离人群,彻底成为了班级的“旁观者”。
 
  “虽然我们不反对给孩子‘立规矩’,比如针对2到6岁的孩子容易发生的争抢玩具或食物的情况,让孩子‘谦让、不争抢,让着比自己小的孩子’的理念并没有不对,但如果过度或者不分情况而导致孩子彻底丧失自我,那么我们宁愿让孩子成为那个‘不懂规矩’的破坏者。”叶欣说。
 
  打破规则的“度”
 
  “以小美为例,不仅发育期的孩子,就算1、2岁的孩子都有权利拒绝让自己不愉快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拒绝时如果言语警告不起作用,就可以尝试打破常规,当然,打破规则的度还是应该有的。”叶欣说。
 
  如何把握孩子打破规则的“度”?“从一些小细节入手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练习和摸索让孩子自己找到‘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度’。”叶欣说。
 
  “比如针对孩子按时上学的事情。”叶欣说,按照正常道理来说,孩子按时上学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前一晚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孩子参加学校社团比赛回家太晚、孩子晚上身体不舒服等情况,那么此时家长就应该允许孩子迟到。这就好比我们在工作单位,如果前一晚因为统一的工作安排加班,有些领导就会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适当推迟第二天的上班时间是一个道理。“但如果因为孩子自己写作业拖沓或者太贪玩导致晚睡就不能给孩子迟到的机会。”
 
  叶欣说,守时虽然很重要,但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适当打破规则有时反倒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孩子来说,通过两种情况的对比分析,他们很快就能明白哪些情况可以打破规则,哪些情况是不可以打破规则的。
 
  “针对学龄前儿童,则应该将规则的门槛适度放低,制定一些孩子可以,而不是应该完成的规则。比如从不跟陌生人走、不接触危险的东西等细节入手,通过游戏或者模拟动画片的方式让孩子摸索其中的‘度’。
 
  像上文中提到的硕硕,就可以尝试让硕硕在忍让一两次后也掌握一次主动权,或者在面临同龄以及比自己大的孩子时可以采取商量沟通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忍让。“叶欣说。
 
  在引导孩子寻找“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度”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家长首先要遵守规则。” 叶欣说,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居高临下,平时告诉孩子的规则,家长也一定要遵守,要和孩子处在平等地位上。“因为孩子平时看到的家长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所以在家长打破规则时,孩子才会思考和分析,这些思考和分析正是引导孩子适度打破规则的基础。”叶欣说。
 
  “第二点就是尊重和反思。”
 
  叶欣说,在孩子打破规则的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尝试,如果孩子做得适度,要引导孩子举一反三,但如果孩子没把握好度,就可以采取举例子的方法来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以便更为准确地找到打破规则的“度”
 
  “三是及时的鼓励。”叶欣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孩子都是渴望被认可和表扬的,如果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摸索找到了好的方法,家长及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并在有欠缺的地方适当提点,让孩子在下一次做得更好,否则孩子一旦产生抵触和反抗的心理,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近日还有一项研究对高年级小学生至成年后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那些经常打破规则或是敢于违抗父母意志的孩子往往在成年后会取得更高的成就,收入也比较高。”叶欣说,学者们分析,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会更有竞争意识,成年后对自己要求也更多,在薪酬方面也比较敢于为自己去争取,愿意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去争取权益。“从教育实践上看,我们一方面应教导孩子遵守道德规范,懂得遵守法律和规则,另一方面也应让他们具备质疑现有规则、公约和社会规范、甚至是权威的自信和能力。”叶欣说,这样的孩子在未来才更具有创新能力。
 

标签:2018年第3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