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教育

如何摆脱“保姆式”教育

作者:石海娥     
内容摘要:如果家长“放手”的想法非常坚定,大多数孩子都会转变思路,摆脱依赖,自理能力差、做事无计划等不良习惯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热衷于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甚至帮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决定,这种大包大揽的“保姆式”教育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出现自理能力差、厌学倾向大、叛逆情绪重、迷恋网络、自信程度低、偏差倾向大、学习无方法、亲子沟通难、做事无计划、创新能力低、面对困难容易逃避或手足无措等问题。
 
  有哪些方式方法能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从而摆脱这种“保姆式”教育?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因为担心孩子在尝试过程中失败或受伤,很多家长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安排好一切,这种做法会造成孩子的高度依赖,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己动脑或动手的意愿和兴趣。在遇到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时,比如挤牙膏、拿碗筷、写作业等,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而是采取等、靠、要的方式,向家长或身边的人求助。”教育机构娱光前途的李老师介绍说,这是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做事无计划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想摆脱“保姆式”教育,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出发,改掉为孩子包办一切的习惯,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和习惯。
 
  “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先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玩具开始,逐渐过渡到整理床铺、衣柜、玩具室、卧室等。”李老师分析说,一开始,习惯“保姆式”教育的孩子可能会抗拒,家长可以采取一起动手、做得好时给予奖励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采用做游戏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比如‘为玩具找到合适的家’‘当好一日家长’等形式,为孩子建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并逐步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每项任务制定计划。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都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如果家长“放手”的想法非常坚定,大多数孩子都会转变思路,摆脱依赖,自理能力差、做事无计划等不良习惯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家长适度扮演“弱者”
 
  很多家长因为自身非常优秀,所以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不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或动脑去寻求解决方法,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出答案,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没用,由此出现自信程度低、学习无方法、创新能力低、面对困难容易逃避等问题。所以,摆脱“保姆式”教育的第二步就是家长要在孩子面前适度扮演“弱者”。
 
  “扮演‘弱者’不是一味对孩子百依百顺,而是给孩子尝试和锻炼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李老师说,家长要“放低姿态”,在恰当的时机用假装“无知”来激发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比如孩子遇到不会写的字向妈妈求助时,家长就可以扮演‘弱者’,假装自己也不知道,同时表现出很想知道答案的样子。” 李老师说,面对家长的“求知欲”,大多数孩子会马上去查字典,因为“这样就可以教会爸爸(妈妈)了”。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知识后,家长要有针对性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并适时引导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前适度扮演“弱者”,反而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从而达到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创新能力、计划能力的目的。
 
  学会控制坏情绪
 
  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成长中的孩子尤其如此。“面对孩子的失误,家长的坏情绪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做不好会挨骂或挨打的顾虑’,从而变得自闭、懦弱、缺乏自信、勇气以及礼貌,严重时还会产生逃避、硬性抵抗等念头和行为。孩子一旦形成这些坏情绪,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更容易失误、更容易紧张、更容易发火,而越发火就越容易失误。”李老师说,这是导致孩子厌学倾向大、叛逆情绪重、自信程度低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想要摆脱“保姆式”教育,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并针对孩子的不足和失误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经验,让孩子的各项能力在一次次失败和不足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而不是进行严厉的苛责甚至体罚。“在孩子独立做事的过程中,家长给予适度的帮助,让孩子树立起‘自己能把每件事独立做好的’正面的、积极的意识,如此一来,孩子就会非常自然地独自解决一些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自己负责。同时,孩子也能在面对自己的弱项或失误时学会冷静和放松。”
 
  李老师举例说,比如孩子跳绳考试总是无法达标,家长不要训斥或辱骂,要控制自己的坏情绪,鼓励孩子多尝试、多练习,并找出孩子有进步的部分加以表扬,让孩子了解到每天练习总会有所收获的事实,从而激发孩子坚持练习的意愿。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寻找一些跳绳方面的技巧来帮助孩子突破难题。“家长情绪稳定就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愿意并勇于独立接受各项挑战,从而顺利摆脱”保姆式“教育。
 

标签:2017年第1期 
上一篇:校园欺凌:无法忽视的成长之痛
下一篇:没有了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