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化

“黑猫警长”何以终结“中国学派”动画片

作者:谢廷玉     
内容摘要:
“黑猫警长”何以终结“中国学派”动画片
 
  最近,“黑猫爷爷”戴铁郎的去世让80后陷入一波怀旧潮流,大家回忆起小时候观看经典国产动画的场景。的确,在上世纪50至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动画,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也为本土动画在国际上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

  随着《大圣归来》《魔童降世》等国产动漫的崛起,曾经的“中国学派”代表《黑猫警长》终将成为过去,并悄然隐于时代幕后。即便是前些年推出的新版黑猫警长电影,其票房也表现平平。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市场化、商品化潮流终结了“中国学派”的传奇。一方面,曾经的生产机制在当代无法与文化工业的产品竞争;另一方面,它们的故事内核在今天也略显过时。

  “中国学派”的动画大多以劳动密集型的方式生产,画面精良,笔触细腻。以1979年上映的《哪吒闹海》为例,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员了15位原画师、27位绘画人员,历经15个月,前后画了5.8万张画面,才完成这部动画电影。

  相较于庞大的动画片市场,这种模式的产能几乎是沧海一粟。在当时,制作一部26集的系列片要花5年。而当产业化的国外动画片如潮水般涌入国内,以手工作坊形式生产的国产动画片注定无法占有足够的份额。另外,即便一些国产动画片采用了新的生产模式,其故事内核依然难以适应当下的观众审美。过去,动画片并不是单纯的商品,它还承担着科学普及和道德教育的职能。

  以《黑猫警长》为例,片中的科学元素让许多孩子第一次触摸到了“科技前沿”,而惩恶扬善的故事也帮助不少孩子树立了是非观念。

  但在当下市场化的潮流下,观众喜好成为唯一的指挥棒。如今观众的审美取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追求娱乐性,另一类则不希望动画片过于“幼稚”,希望看到其中的思想性。所以,传统的路数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两类需求。

  新版《黑猫警长》电影依然遵循了传统的故事模式:泾渭分明的正邪对立,高大全的人物形象。

  片中没有表现黑猫警长的内心起伏,更未勾勒他的成长轨迹。不得不说,这样的设定削弱了动画的深度,使得血肉丰满的黑猫消失,而只作为一个扁平的形象符号出现。

  相比之下, 许多迪斯尼动画片虽取材于童话,但经过改编后,其思想内核却相当“成人”。如此,人们可以从影片中得到丰富的回味:如关于梦想的力量、人的成长经验,乃至对现代社会的隐喻式书写。

  “黑猫爷爷”戴铁郎的去逝,似乎代表着“中国学派”的动画时代在市场化的大潮中与我们渐行渐远。中国动画片的未来,注定属于那些在生产机制和故事内核上都完美契合产业化需要的新产品。

标签:2019年第11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