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化

知网“翻车”:知识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如何重建?

作者:谢廷玉     
内容摘要:  “天下苦知网久矣”。  自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德馨向知网打响“维权第一枪”后,知网便陷入舆论“群嘲”,更在近期遭遇反垄断调查。粗看起来,知网的确违背了最朴素的正义观:为什么知网可以不经作者同意收录论文?凭什么只需要搭建起网站,就可以...
  “天下苦知网久矣”。

  自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德馨向知网打响“维权第一枪”后,知网便陷入舆论“群嘲”,更在近期遭遇反垄断调查。粗看起来,知网的确违背了最朴素的正义观:为什么知网可以不经作者同意收录论文?凭什么只需要搭建起网站,就可以拿着他人的劳动成果(论文)赢取暴利(每年1亿左右的利润)?甚至连作者下载都需要支付相应费用?

  事实上,不仅是知网,在国外,各类学术知识平台也常常引来众怒——几乎每年都能看到国外学者联名抵制爱思唯尔、斯普林格等出版商。

  同时,相当一部分学者还采取了实际行动。他们主动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提供自己的论文下载资源,并支持“Libgen”“Sci-hub”“z-Library”等“盗版网站”,为读者提供免费的学术资源。

  然而,如若追溯知网的历史渊源,便会发现,知网绝不仅仅是一个用来“下载论文”的学术交流网站。事实上,如果单从论文下载的角度来看,与知网功能类似,甚至超过知网的平台都不在少数——万方、龙源、维普……以及新浪爱知这样的开源平台。然而,知网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最初“知识基础设施”的定位,这一定位决定了知网要做的不仅仅是“收录论文”,更要承担“国家知识档案”的功能:一方面,知网的收录以“全”著称,许多并未在万方、龙源等平台上登陆的期刊均可以在知网被找到,更不用说爱知等依靠用户上传的开源平台;另一方面,知网的“档案归类”功能也非常突出,在知网上可以查看作者的活跃程度,与该作者关系密切的关联作者,还可以查看某一话题的热度,以及数年来的研究状况。因此,知网在与其他平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广受高校和广大学子欢迎。

  依照“基础设施”这一定位,知网成为知识界的“高速公路”,因此,它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并不奇怪,毕竟,为了提供上述功能,知网付出了平台建设及运营成本。然而,基础设施作为具有“公共性”的产品,理应保持一个“友好”的价格——在这一方面,知网的运营策略令人不满。纵观网络上“群嘲”知网的声音,提及最多的“骂点”无非是收支的巨大差距:从“收入”一端看,知网通过“查重”和“论文下载”服务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但从“支出”来看,知网除了维持平台运营外似乎没有额外的开支——作者没有获得稿费(其所获得的优惠也非常有限)、员工没有获得高薪,平台的功能也略显滞后,甚至连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这样的一线高校也曾因为知网的高昂价格而一度放弃使用。因此,无论是从朴素的正义观来看,还是从实际造成的效果来看,“苦知网久矣”的呼声都不无来由。

  某种意义上,对知网的整顿方向应当是让其回归基础设施的本质——以大众可以接受的价格,提供有质量、有水准的知识服务。

标签:2022年第6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