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化

当大众体育成为网红运动

作者:贝雅夫     
内容摘要:  “全民健身”这项活动究竟是何时开始的?某种意义上,最早的“全民体育”起源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广播体操即是这种“大众健身运动”的集中体现。而在今天,“健身”的场域逐渐趋于私人化,但通过各种图像、视频等视觉符号的堆砌,健身的“景观”依然在公共空间夺人眼球。从...
  “全民健身”这项活动究竟是何时开始的?某种意义上,最早的“全民体育”起源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广播体操即是这种“大众健身运动”的集中体现。而在今天,“健身”的场域逐渐趋于私人化,但通过各种图像、视频等视觉符号的堆砌,健身的“景观”依然在公共空间夺人眼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广播体操到刘畊宏女孩,再到近期风行的飞盘、腰旗橄榄球等网红运动,健身的形式常常改变,但其视觉景观化的特征却始终未变。

  新中国的“大众体育事业”产生于中国人体质薄弱、急于打破“东亚病夫”刻板印象的焦虑之中。在这种情形之下,国家公民的身体素质和民族的荣誉感及集体主义情节紧密关联。因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面铺开的一系列体育运动都具有三方面的特征:项目廉价、集体属性、荣誉意识。例如,乒乓球、团体体操、武术等项目,它们大都对场地要求不高,易于铺开,成本低廉;其次,这些项目要么是随着中国在竞技体育上夺得荣誉(如乒乓球)而繁荣起来,要么是体现出了某种鲜明的民族特性(如武术);最后,文化/CULTURE这些项目大都讲求集体参与,强调运动中社会关系的互动和融合。正如一位学者指出的,参与这种集体项目“经历的是融入动态结构的过程,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结构类似”。

  同时,这类项目的“景观化”特征也显而易见。乒乓球、体操、武术等运动构成了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的视觉印象,而此种视觉印象又在国内宣传和国外传播中发挥作用,致力于以身体景观塑造民族荣誉感,反映出鲜明的后殖民思考模式。

  而在当下,“健身”日益变成一项凸显个性的活动,健身场域也逐渐转向了私人空间。然而,这一转向本身便带有悖论的性质——一方面,为了躲避集体的规训,人们“遁入”私人领域;但另一方面,如若健身仅止于私人领域,那么其凸显个性的目的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当代人往往会在“遁向私域”的同时通过社交媒介、以图片、视频等视觉符号来“展示”自己的健身成果。在这一背景下,飞盘、腰旗橄榄球等富于观赏性的运动开始兴起,同时,运动所获得的成果也需要以一种“视觉化”的方式“显露”出来——无论是对马甲线、蝴蝶背的追求、还是审美风格从“白瘦幼”到“黑皮辣妹”的转变,都说明健身本身不再是目的,健身留下的“痕迹”才是人们试图展现的东西,这一“痕迹”就成为另一种“景观”。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建国初期的“集体锻炼”,还是当下的“自我规训”,健身都是一种“身体规训”——这种身体规训的成果通过视觉符号得以展现,进而形成景观,构成了一种奇观化的视觉文化。

标签:2022年第6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