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专栏

共享健身仓真能火起来吗

作者:李濛     
内容摘要:定位模糊、功能设计粗糙、成本核算不细,共享健身仓更像是一个仓促为之的项目
  最近,在共享圈里风头正劲的当属共享健身仓——诞生仅仅两个月就估值过亿,完成两轮融资。共享健身仓是不是一个好生意?一些听上去就不靠谱的共享项目为何引来资本热烈的追捧?
 
  共享健身仓不可能是个好生意,它不仅与健身行业的重要特点不吻合,也不符合健身行业的运营规则和盈利模式。
 
  健身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敦促健身者持之以恒。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坚持在跑步机和器械上挥汗如雨是一件苦哈哈的事情,很多人的意志都不那样坚定,所以,共享健身仓这种没有人监督的“逆人性”行为往往会让使用者半途而废。
 
  另外,社交功能也是健身行业的重要特点,有些人走进健身房是为了健康,但有些人是为了认识新朋友。社交功能是提高用户锻炼频次的重要手段,而共享健身仓却将健身变成了一个人的“孤独”。
 
  从运营规则和盈利方式看,不到5平方米的空间、一台跑步机、少量的器械、空调、新风系统、一些社交软件,就构成了共享健身仓的全部。但是健身对于器械有多元化的要求,只有运用不同的器械才能锻炼到不同部位的肌肉。如果共享健身仓的用户定位是年轻人,仅有跑步机和简单器械如何满足他们全身锻炼的需求?如果共享健身仓的用户定位是老年人的日常保健,社区内免费的健身器材比比皆是,老年人为什么要花钱去一个逼仄的小屋子和别人共享汗味?
 
  和餐馆一样,只有人流量增大,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才能保证健身房的收入跑得赢不断上升的店租和人力成本。传统的健身房靠长期会员制保证利润,靠健身教练营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设备使用频率,但是这种模式和规则在共享健身仓上似乎完全被忽视。在共享健身仓,健身成了全凭自觉的事,这不能保证设备的使用频率。即便每个共享健身仓每天的净使用时间达到5小时,在1万个小区投放,以它的定价计算,每个月的毛收入只有1800万元,更何况小区里的共享健身仓根本实现不了每天5小时的使用。而场地、设备、维修等成本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收入能否覆盖成本尚未可知。定位模糊、功能设计粗糙、成本核算不细,共享健身仓更像是一个仓促为之的项目。
 
  其实,不仅是共享健身仓,就连一听就知道不靠谱的共享马扎也快速融资走上街头。聪明的资本为何要快速炒红这些不可能赚钱的项目?目前,房地产市场受到严格控制,实业复兴速度依然较慢,股市没有快速突破,新的风口也没有出现,资本们成堆地聚在一起,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里走。于是,他们开始炒作各种与风口相关的新生事物——做点事情总比等待承受沉默成本要好得多。所以,对于那些认为共享健身仓要颠覆健身行业的言论,我们大可一笑置之。
 

标签:2017年第9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