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专栏

实施扩内需战略需要关注长期目标

作者:李迅雷     
内容摘要:改变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局面,需要在政策层面作更加长远的规划
  随着外需走弱,内需显得更加重要。从今年1-2月份的数据看,出口增长为-6%左右,比预期要好,同时也好于越南、韩国等东亚国家。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引起周期性回落,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加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脱钩举措,使得中国出口未来面临多重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要更多地依靠内需。

  内需主要有两项内容:投资和消费。过去,我国扩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虽然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但这种模式面临多种挑战和压力。一是制造业的投资增长空间有限,目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的比重达30%,上升难度大;二是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投资增速也会下降;三是基建投资回报率持续下行,2022年基建投资增长近10%,对稳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回报率持续下降,通过投资拉动扩内需这驾马车的动力越来越弱,同时其副作用很大——债务增长比较快,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非常快。

  正是看到了投资在拉动经济中的弊端,所以要强调通过扩大消费来扩内需并拉动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明确把扩内需的重心放在消费上,但如何让消费在今年及今后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要审慎考虑。

  目前,居民部门的消费动力主要来自收入增长。过去几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略低于名义GDP增速。按照这一状况,消费要发挥超预期作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从收入结构看,我国消费主体是中低收入群体,但过去几年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没有明显超过GDP增速。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消费目标加权平均计算是7.1%,而2022年各地方对消费的预期增长是7.7%,也就是说,在预期今年GDP增速明显上行的前提下,各地对消费增长的预期并不高。这是否反映居民对消费预期不高?

  消费预期一方面取决于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杠杆水平。目前中国居民平均杠杆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明显比发展中国家杠杆水平高。居民在房贷方面的支出比较大,在消费上通过消费贷进行了提前透支,债务方面存在杠杆率水平偏高的问题。如果要把消费放在扩内需的优先位置,就要多举措、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通过提供便利性的消费场景刺激消费,比如对大宗消费进行优惠等等。

  改变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局面,需要在政策层面作更加长远的规划。首先要兼顾短期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一是高就业,二是低通胀,既要在短期内达到动态平衡,又要追求长期结构合理,避免长期结构出现扭曲;其次要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稳增长目标基本实现的前提下进行收入结构性调整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实现的。

  过去三十年,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出现过两次以上的经济负增长,有些甚至出现过四五次,而过去30年中国的GDP增长曲线非常完美,没有出现过负增长。这种完美更多是靠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也就是逆周期政策的加力,但用在消费方面的力度还不够,使得经济结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未来,在扩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措并举的情况下,除了要关注短期目标,更要关注长期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调整,在税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标签:2023年第3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