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化

微博势力榜:冒用公益之名的文化工业“恶之花”

作者:谢廷玉     
内容摘要:  8月6日,微博发布公告称,为倡导粉丝理智追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决定下线“明星势力榜”。据了解,微博最初成立势力榜是为了打破单纯以粉丝数量、互动量作为评价明星影响力的标准,依托明星微博活跃度、阅读量、社会影响力等,以微博真实数据为依据,客观反映明星综合热度...
  8月6日,微博发布公告称,为倡导粉丝理智追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决定下线“明星势力榜”。据了解,微博最初成立势力榜是为了打破单纯以粉丝数量、互动量作为评价明星影响力的标准,依托明星微博活跃度、阅读量、社会影响力等,以微博真实数据为依据,客观反映明星综合热度、公益正能量传播力和全站媒体影响力。

  当初,微博尤其强调了“正能量”和“公益”,试图说明微博在推出这一机制时对其赋予的美好寄望。如今,因为粉丝群体的非理性,这一用意良好的“公器”产生了人们不愿见到的结果。正如微博公告中所说:“由于最近一年来部分明星粉丝群体非理性应援、刷榜等问题愈演愈烈,对明星势力榜评分机制形成挑战。”

  由此,微博为势力榜构筑的悲情叙事最终成型:势力榜的善意被粉丝的非理性所扭曲,因此不得不下架整改。然而,若人们仔细对这一叙事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其中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因果倒置,并非是势力榜的善意被非理性扭曲,而是各种各样的刷榜机制带来了粉丝的非理性。

  在追星的“前互联网时代”,粉丝虽然也对偶像明星表现出别样的狂热,但其狂热程度,尤其是追星过程中投入的金钱和表现出的攻击性,远远不及当下。在超级女声走红的时代,我们很少听说有粉丝为了捧偶像出道而大规模购买某些品牌的饮料,随后将其倾倒浪费,更遑论大规模集资,以至于粉头可以用这笔钱购买海景房。而随着互联网的狂飙突进,形形色色的刷榜机制将粉丝们纳入“数字牢笼”,在这个“牢笼”中,一切都被表征为量化的指标,且绝大多数量化指标可以通过经济投入、数据造假轻易获得。在“数字牢笼”的逼迫下,粉丝们不得不在经济上增加投入,表现出更大程度的非理性。

  虽然势力榜试图通过强调公益和正能量维度来标榜自己和其他的刷榜机制有所差异。但事实上,根据布尔迪厄的象征资本理论,其内在逻辑仍未跳脱窠臼:如果说传统刷榜机制是直接为明星积累象征资本,那么势力榜无非是经由中介为明星积累象征资本。然而,拥有较多的象征资本与拥有广泛且良好的社会影响完全是两个概念,象征资本的积累不意味着明星具备了公益属性,而粉丝的集资行为也依然在煽动之下以非理性的面目出现。事实上,这一举措不过是对积累机制的遮掩,更是对公益的扭曲。

  在长期运营中,以势力榜为代表的刷榜机制已经对饭圈生态造成了影响,这种生态不会因为势力榜的消失而在短期内发生转变。我们唯一可以期待的或许是,通过长期的整治与调整,饭圈终能成为交往理性、兼容并包的趣缘社区。

标签:2021年第9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