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 > 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风采

陈华明: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作者:臧梦璐     
内容摘要:20年来,陈华明为困难群众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帮助家乡父老脱贫致富,成为社会各界一致公认的“新乡贤”
  作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20年来,陈华明驰骋商海,初心如磐,始终不忘反哺社会、反哺家乡父老,通过创办企业、踊跃捐款、组织筹款等形式,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百姓心中树立了企业家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陈华明: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搭建就业平台陈华明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河塌乡安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创办宿松县供销合家福超市之前,他做过铝合金门窗、经营过小商店,历尽艰辛。陈华明说,正是这些曲折的人生经历,让他更加懂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业,更加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2006年以来,陈华明先后在许岭、孚玉等乡镇创办了2家连锁超市。因商品质量过硬、价格稳定、服务到位,深受顾客喜爱,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文明集市”“新网工程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期间,他依托这两家连锁超市,共为46名家庭贫困人员、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先后帮助23个贫困家庭脱贫。

  2014年4月的一天上午,宿松县供销合家福许岭超市走进一名身材矮小的妇女,她40来岁,走路摇摇晃晃。她对超市主管说,想找一份工作。

  主管见妇女这副模样,一口拒绝了她。正在旁边巡视的陈华明看到这一幕后,立刻走了过来,向妇女了解情况。

  原来,这名妇女姓刘,是一名残疾人,也是该镇宏富村的贫困户。因为身体缘故,她一直找不到工作;丈夫也因为没有文化,收入较少。听完刘某的讲述后,陈华明当即答应给她在超市安排一个工作。

  2015年7月,陈华明在同五里乡一名驻村干部聊天中得知该乡张某是乡里在册的贫困户,张某妻子常年靠服药维持身体状况,他本人虽然有点文化、办事能力比较强,但乡里一直没有给他找到合适的工作。

  帮政府分忧、帮贫困户脱贫是企业的责任,陈华明当即决定将张某安排在县城的超市。如今,张某从一名普通营业员升为超市主管,工资也从2000元涨到4000元。2018年6月,张某顺利脱贫,成为五里乡依靠就业实现家庭脱贫的典范。

  带动乡邻脱贫
 
  201 6年6月,宿松县吹响了“百企帮百村”的号角,陈华明为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决定用实际行动为全县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如何真正带动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呢?陈华明想到了利用家乡闲置的耕地创办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的办法。

  “这样做,一是能够帮助外出打工的村民解决土地闲置问题;二是通过平整土地,修复水利灌溉设施,实现农业上的机械化生产,并带动当地村民投资农业,促进农村农业增产增收;三是通过投资修路架桥,在方便基地运输物资的同时,解决当地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四是基地建成后,能够解决当地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陈华明说。

  想到就要做到。2016年11月,他在河塌乡党委政府的协助下,一次性从安元村群众手中流转了2000亩耕田,投资1500万元,创办了宿松县华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兴建基地期间,陈华明为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投资30万元修了5公里长的沙石路;投资20万元修建了一座石桥。基地投入运营后,他又采取“户贷企用”模式,带动当地23户贫困户投资入股,同时为62名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

  年过七旬的陈和旺是安元村“最难解决实际问题”的贫困户。因年龄偏大,远近没有一家单位、企业愿意安排他就业,当地乡村干部为此伤透了脑筋。解决不了陈和旺的就业问题,他的家庭就很难如期实现脱贫。怎么办?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名村干部想到了陈华明。于是,大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了他的电话,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陈华明满口答应给陈和旺提供长期就业岗位,还提出要给陈和旺的老伴安排一个临时岗位。2018年,陈和旺和老伴在基地共拿了两万多元的工资,并如愿摘掉了穷帽子,成为当地贫困户中年龄最大的脱贫家庭。在基地的大力扶持下,安元村在基地入股和就业的贫困户,已有11户顺利实现脱贫,脱贫率高达91%.为能够更多地为地方党委政府分忧,2018年初,陈华明又投资100万元,在基地兴建了农产品深加工厂房。厂房投入使用后,将可新增30多个就业岗位。

  热心公益事业
 
  在宿松,不管是走在援助脱贫攻坚、抗洪救灾的大道上,还是走进帮扶孤寡老人、困难学生的人流中,都能看到陈华明匆忙的身影,都能感受到他不忘初心、回报社会的那份坚持。

  1998年7月,宿松县遭遇特大洪灾,造成五个乡镇的居民受灾,灾区农户种植的水稻颗粒无收。正处在创业起步阶段的陈华明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拿出手头上仅有的1000元现金捐给灾区。

  2011年9月,他得知宿松县九姑乡杜溪村欧氏兄弟双双考取大学,但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后,专程送去600元现金,并号召广大爱心人士捐款,帮助这对双胞胎顺利入学。

  2012年6月,陈华明跟车送货下乡途中,发现通向老家河塌乡安元村的一条土路行不了车,四利村公路上的一座大桥的护栏全部坏了,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即拿出1.5万元现金,支援当地村委会修路修桥。

  截至目前,陈华明个人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使24户贫困户脱贫、21名特困学生顺利入学,成为社会各界一致公认的“新乡贤”。

标签:2020年第2期 

本类推荐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