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经营 > 家族企业

魏桥开启继承者时代

作者:楠乡     
内容摘要:张士平教育子女的理念是,给他们再多财富,都不如给他们自主成长的平台,在这种理念下,他的子女吃了许多“苦头”
魏桥开启继承者时代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接班人张波
 
  2019年5月23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魏桥)前董事长张士平因病去世。

  魏桥是以纺织为主,多业发展的特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其企业愿景是“进入世界五百强,坚定‘为国创业,为民造福’,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因着这个目标,魏桥一直在努力奔跑,2012年,终于成功进入世界五百强,排名440位,荣登世界顶级企业俱乐部行列,一举打破了山东省世界500强企业的“零纪录”。而2019年7月,魏桥在世界500强榜单中的排名是273位,同时上榜《财富》“2019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如今,这位创始人离世,他留给民营领域的启示有什么?开启继承者时代的魏桥又将迎来怎样的未来?

  魏桥红海战术成就原始积累
 
  张士平的性格有两个明显特质:一个是低调,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也不擅长公关营销,这个特质让他拥有更多独处和思索的空间;另一个是果断,富有主见,擅长决策,这使得他敢于为自己的决定冒险。这两种性格特质成就了他传奇的一生:从油棉厂工人到厂长再到山东首富,带领魏桥从负债累累成长为营收几千亿的民营企业。张士平是如何做到的?

  探析庞大帝国背后的的故事,要先说说张士平在魏桥成长初期采用的红海战术。

  红海战术关注的是已知市场的竞争。在蓝海市场,企业主要依靠创新攫取高额利润,而红海中,企业的生存法则是依靠降低成本或减少利润来击败对手,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魏桥的两大行业——纺织和铝业都是上游材料加工和制造行业,创新空间有限,产品毛利率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加上魏桥起点低,没有能力进行创新性竞争,因此张士平在魏桥发展初期选择了红海战术,并采用了最为有效的降低成本法。

  魏桥初创时期的确具备降低成本的优势:首先,山东是人口大省,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突出;其次,当时当地能源价格极低。电是制铝过程中的最核心成本,魏桥利用当地丰富煤炭资源自主发电,将用电成本降低1/3,确立了能源成本优势,这也成了魏桥能在铝业过剩时代持续获利的关键原因。此后,魏桥开始大规模扩张,以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取市场份额。

  这也是张士平对外公开的魏桥发展策略(尤其是在最初阶段):“闷着劲儿扩大规模,压缩成本,一路往前冲。”

  善作计划 能抓机会
 
  魏桥努力奔跑的过程中,张士平从未忘记放缓脚步寻找机会,这也是魏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全国制造业深陷效率低下及产能过剩困境,大量国有纺织行业面临淘汰之际,张士平通过对破产纺织国企的兼并收购,对接纺织业国内外市场,将魏桥拉入了第一个大规模扩张的时代。在1989年时,魏桥的棉纺锭只有1.6万个,但到了1999年,公司的棉纺锭数量增至33万个。规模的扩张使得魏桥迅速成为大体量公司,营收猛增近20倍。

  张士平似乎天生具备过人的商业敏感,在魏桥依靠纺织大放异彩、快速成长时,张士平果断改弦易张,带领魏桥进入当时还相对冷门的制铝行业,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基础建设热潮以及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市场对铝材的庞大需求,魏桥早已因为低能源及人力成本等优势在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随即,张士平如法炮制,在短短的十余年间,通过大规模的收购和自建,又一次把魏桥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铝业公司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世界上90%的苹果手机壳铝材都出自这家企业,由该企业生产的牛仔布更是遍布全球。虽然拥有如此庞大的资产,但张士平本人却行事低调,被称为隐形首富。

  张士平之后
 
  张士平不仅低调果决、善抓机会,而且做事有计划、有战术,这一点在其解决家族传承问题上得到了验证。

  在继承者的选择上,张士平沿用了最传统的做法。

  按照家族继承人的标准,为唯一的儿子定制了成长路径:毕业后即进入家族集团,两年后被任命为副总,不久便出任集团旗下魏桥纺织总经理,之后又接手魏桥的铝业板块,成为集团中最强有力的掌权者。

  魏桥的传承大业在计划中平稳推进。2018年9月26日,魏桥完成了工商注册变更:魏桥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由张士平变更为张波,张士平之女张红霞担任魏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看似平凡的传承模式背后是独具匠心的商业版图划分。在张士平的统一规划下,盈利能力最强、利润最丰厚的铝业板块由接班人张波执掌,辅助的纺织板块则由两个女儿张红霞和张艳红共同掌管,两者相互牵制,形成了魏桥独有的“二扶一”的传承格局。

  张波接班后的魏桥发展如何呢?在国家“去产能”“高质量发展”的大目标下,张波为魏桥集团设定的目标是: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18年企业上缴税金首次破百亿,尽管 2018年魏桥的销售收入下降21.03%,利润下降33.84%.这些都得益于张士平对子女的培养理念:给他们再多的财富,都不如给他们自主成长的平台。在这样的传承理念下,张波兄妹三人都吃尽了“苦头”,尤其是张波,他的办公室和张士平只有一街之隔,并且有着相同的格局和陈设,只是因为工作需要多了一台苹果电脑和巨型地球仪。

  在张士平的“监督”和压力下,张波也形成了吃苦耐劳、敢于冒险的个性。最初介入家族事业时,张波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在非洲建成矿山、运回矿石,通过了集团的考核,为自己接手魏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张红霞则从1988年进入魏桥纺织,从基层做起,成长为魏桥纺织董事长。

  因为二代的出色表现,张士平生前就已逐渐退居幕后,不再细问生产经营,而他对外也这样描述张波和张红霞:他们不是富二代,是自己的得力干将。

  如今,张士平离去,对于二代来讲,要掌管整个家族企业有很大压力和挑战,两代人的传承,不只是技术、人才和研发等新旧动能的转换,也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张士平——“低买高卖,中间不浪费”的营商理念就可以达成的。它还需要二代具备把握时代命脉,做好符合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战略的能力和眼光。

  写在文后:
 
  众所周知,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对于地方经济的意义就会凸显出来:它不仅能够为当地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也会为地方政府带来大量税收,支持地方政府的财政增长。规模优势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当地政府,比如,魏桥在2018年上缴税收总额超过了100亿元,吸纳就业人数高达数十万。

  魏桥每年发出的工资超过70亿元,公司自建的门诊让员工享受低价医疗。光是员工住房总建筑面积就多达670多万平方米,并且修了7所高档幼儿园,可供1万多名儿童上学。对于其所在地邹平乃至周边的城市发展,如此庞大的企业体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的创始人,在辞世之际用的仍是200元一部的手机,而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接员工的投诉热线,很多魏桥普通工人在张士平在世时,都会以短信的形式向其反映问题,且问题会陆续得到解决。

  在一次采访中,有媒体问过张士平:“人大代表、山东首富、劳模、亚洲棉王、铝电大王……众多身份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劳模!” 张士平的回答既坚定又果断,或者,在他的记忆中,无论魏桥为国家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提供多少就业岗位,他依然还是那个扛百斤重的棉花包扛了17年,后来因为“能吃苦、最勤劳”被提拔为厂长,带领魏桥努力奔跑的“劳模”。

  我们向这样的企业家致敬!

标签:2020年第2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