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化

当市场撞上文艺片

作者:析子     
内容摘要:

  虽然导演毕赣没有在戛纳电影节斩获任何奖项,但他与他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年度之交已经抢尽了风头。《地球最后的夜晚》被称为当代中国现象级的文艺片。只是这种典型并非源于电影本身的内容与构思,而是它与市场碰撞的方式及其遭遇。

  因为营销策略恰到好处,毕赣将一部如此沉闷的文艺片运作成电影市场跨年的大赢家。但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对它的消费,在本质上是带有一种接龙式的特质,也就是说,真正影响电影票房走向的不是一次性消费的观众,而是第一批进入电影院的观众带来的口碑。近年来,无论是宣传大片抑或是票房黑马大,遭受“第一批观众”

  的审视后,似乎都未经历过《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样的大起大落:首日票房2.67亿,第二日票房仅仅破千万。豆瓣评分从7.7分迅速降到6.8分,猫眼评分最终跌至3.7,成为文艺片和市场的一场遭遇战。在这场遭遇战中,几乎没有赢家,片方认为,观众并未完全领会该片的魅力,而毕赣及其投资人虽然收获了文艺片从未有过的高票房,却也背负了刷票、欺骗性营销等诸多恶名。

  被誉为天才导演的毕赣下一部电影究竟是否还能获得投资?这一话题注定要被打上问号。

  非线性的叙事逻辑、模糊不清的人物关系、沉闷的节奏、莫名其妙的对白以及晦暗的基调,这些文艺片的特质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都能寻找到。

  然而电影中被专业人士津津乐道的60分钟3D长镜头,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显得太过沉闷而漫长,很多人正是在这一长镜头中酣然入梦。虽然毕赣在努力构筑一个所谓记忆与当下,梦境与现实之间交叉的奇特叙事,但这对于寻求“一吻跨年”的“小镇青年”来说只是无稽之谈。汤唯一人分饰两角所带来的视觉混淆更让故事陷入了云里雾里。

  毕赣为文艺片创造的奇迹,在某种意义上再一次证明了文艺片与市场背道而驰。而毕赣的失败在于两方面原因:第一,错误的定位让这部文艺片失去了它固有的观众群体,虽然创造了文艺片的票房奇迹,但也创下了文艺片的最低评分;第二,文艺片的固化表达方式,并未真正显现出导演富有创造力的一面。

  毕赣用两部电影《路边野餐》与《地球最后的夜晚》展现了当代文艺片模式化的表达方式。

  文艺片,原本是相对于商业片无法进行归类之时所给出的一个名称,在经过了历代导演的影像实践后正在变成一种新的类型,有其辨识度很高的特有表达方式,包括其特有的对白和镜头语言,而这种类型化也将磨灭文艺片原有的创造力,它已不再是试图逃离普泛的话语构筑模型的一种冒险,而是沦为迎合市场猎奇的另一种方式。在这一意义上,文艺片将与商业片成为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标签:2019年第2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