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 > 消费

植物蛋白饮品领跑饮料市场

作者:石海娥     
内容摘要:相比其它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具备明显的优势,它拥有比动物蛋白更加完善的营养结构,原料来源上更有保障,因此近些年来,低脂肪、无胆固醇的植物蛋白饮品颇受消费者青睐

  近些年来,低脂肪、无胆固醇的植物蛋白饮品颇受消费者青睐。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植物蛋白饮料行业收入为1217.2亿元,2007-2016年复合增速达24.5%,在整个饮料行业的占比上升8.79个百分点至18.69%.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碳酸饮料及含乳饮料行业面临产品品种老化、渠道表现力弱、消费群体单一、安全问题频发等瓶颈的拖累,饮料市场继续向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饮用水等“健康”饮料方向发展,植物蛋白饮料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速将有望保持在20%以上,领跑整个饮料制造市场,预计到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达2583亿元,占饮料行业的比重继续上升至24.2%,仍为饮料制造业的主要细分品类。

  产品特性符合消费诉求

  “植物蛋白饮料是以植物果仁、果肉及大豆为原料(如大豆、花生、杏仁、核桃仁、椰子等),经加工、调配,再经高压杀菌或无菌包装制得的乳状饮料,属于蛋白饮料类。”零售产业分析师刘鹏介绍说,随着消费升级,在饮食方面,营养健康逐渐替代口感,成为主导消费者消费方向的最主要因素,营养健康成为饮料行业消费升级的大方向,而植物蛋白饮料正好符合这个方向。

  植物蛋白饮料具有低胆固醇、低脂肪、蛋白含量高的优点,前两个优点显然容易吸引超重或者肥胖的消费者。“另外,相比动物蛋白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更适合乳糖不耐症患者饮用。”刘鹏说,乳糖不耐症是指一部分人因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很好地吸收乳糖,甚至在食用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现象,而这种症状更容易出现在亚洲人的身上,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豆奶等植物蛋白饮料是很好的替代品。

  “目前来看,购买植物蛋白饮料自用的消费者多为家庭收入较高的消费者。而在传统植物蛋白中加入果汁、咖啡、茶等新奇元素,提升产品的味觉享受,则是进一步吸引年轻消费群的新方式。”刘鹏说,这些有利的市场因素也将是提升产品价值感的新方向。

  “另一个促进产业发展的因素则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刘鹏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人均消费量低,目前人均年消费量只有3.2kg,对比发达市场仍有提升空间。“对比台湾地区的5.3kg和香港地区的11.3kg有一定差距。”刘鹏表示,香港的下午茶文化促进了饮料消费,除奶茶,部分居民在休闲时会选择饮用豆奶,此外,豆奶与咖啡等结合的复合饮品(如豆奶拿铁等)也为豆奶带来了增量消费。

  “在香港,豆奶产品在超市、便利店中铺货很广,且品类丰富,除大陆常见的维他奶经典口味,还有维记、阳光、酷儿、维他奶钙思宝、维他奶纯豆奶(无糖型)等众多品种,进口豆奶也常有出售,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内地都市亚健康人群对调节饮食平衡、塑造健康轻盈体态的诉求越来越高,使得这部分群体开始关注植物蛋白饮料。

  综合性企业为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核桃露(乳)饮料、杏仁露(乳)饮料、椰汁汁(乳)饮料和豆奶(乳)饮料几个品类。随着消费者对植物蛋白饮料产品的认可度提升,众多知名饮料生产商亦加大了对植物蛋白饮料产品的研发、生产投入。据统计,2011年行业企业产量仅为35.65亿升,2016年底增至66.92亿升,行业产量年均增速超过13.5%.以核桃露为例,行业从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过渡到现代化的半自动或全自动生产线,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均质机的均质能力从原来的每小时几吨到现在的几十吨,灌装速度从原来每分钟的90罐提高到现在每分钟的700罐。“这大大增加了行业产量。”刘鹏说,另外,促进行业产量增速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产品架构的变化。

  植物蛋白饮料行业上下游供应链模式明显。上游供应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提供核桃仁、花生仁、杏仁等原材料的农产品批发企业;另一类是提供产品包装物如易拉罐等的金属包装容器制造行业。下游行业则是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零售业。

  “近些年,杏仁露、椰汁、核桃露等产品由于上游原材料供应有限,增长速度远低于同行业增长水平,而相对低端的花生牛奶类产品则增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刘鹏说。

  此外,植物蛋白饮料产业还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地域性明显,这可能与植物原材产地的属性有关,消费者也会对本地植物原料生产的饮料形成一定的口味偏好,这就导致了“南椰树、北露露、西唯怡、东银鹭”的区域割据式的竞争格局;二是产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但细分领域集中度较高的特征。

  “目前,最大的植物蛋白饮料公司是养元饮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为8.34%,四川蓝剑、银鹭集团、椰树集团、承德露露分列二至五位,但市场占有率不足3.5%,整个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前十企业的份额仅为24.43%.”刘鹏说,在增速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细分领域龙头纷纷向综合类食品饮料企业方向转型,比如椰汁饮料龙头椰树集团推出矿泉水、龟苓膏、石榴汁等产品。

  同质化现象待破解

  “植物蛋白饮料的定位是健康食品,近年来,生产商开始选择大豆以外的植物食材作为原料,首先就是坚果和谷物。”刘鹏说,根据杜邦研究数据显示,消费者更爱喝原味的多种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上有不同蛋白组合的饮料产品,如“大豆+杏仁”“杏仁+椰子”“杏仁+燕麦”

  等。市场调查显示,国内大众对于植物蛋白饮料的普遍印象表现为:高蛋白、低糖、低热、不浓稠以及具有良好的风味。

  消费者逐渐攀升的好感度吸引更多企业开始跨界经营,比如食品企业也开始涉足饮料行业,研发推出各种以健康为主打的大单品。“各行各业一窝蜂地涌入该行业,且多数都是模仿复制,导致行业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刘鹏说,“因此,虽然我们预计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长速度高达20%以上,但企业层面却出现销售下滑或是增速放缓的情况。”

  “也有部分企业尝试进行品类创新,比如南方黑芝麻糊推出的黑黑乳,这款由黑芝麻+燕麦+黑豆组成的多元化蛋白产品定位是‘植物高纤、轻脂健康’,非常符合白领、上班族的饮食习惯,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关注。据媒体报道,2017年8月中旬,在刚刚落成的滁州生产基地,初期投入的供应样板市场的两条黑黑乳产品生产线不能满足猛增的销量,以至于一度‘断货’。”刘鹏说,无论竞争多么激烈,只要能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上有所突破,并切实抓住消费者的心理诉求,赚到钱并不是难事。


标签:2018年第12期 

本类推荐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