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健康

立秋后需祛湿

时间:2018-9-18 15:33:10   作者:刘扬     
内容摘要:湿邪多发生在夏秋之交,立秋后要开始通过食疗、按摩、刮痧等方法去湿邪

  立秋时,民俗讲究“贴秋膘”,这其实意味着,一年的补养从这一天就要开始了。但是如果身体里的湿邪没有彻底清理干净,很可能会补出各种病,中医称之为“闭门留寇”。

  如何判断湿邪

  湿气是自然界的一种气候因素,当自然界气候异常、急剧变化,或者人体抵抗力下降超过了人体协调能力,就成为“湿邪”,简单地说,湿气是正常气候因素,湿邪则是一种病因病机。

  湿邪是中医所说的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 中的一种,也是最难治的一种。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阴之上,湿气主之。”《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文:“此皆尝有伤于湿气。”这都指出了湿邪特点在于致病广泛且易与多种外邪相兼。

  如湿邪遇寒会发展成寒湿,遇热会发展成湿热,遇风会发展成风湿等等,而且湿性粘滞重浊,难以排出体外,致病病程长且难治。

  夏季天气炎热,烤串、冷饮、空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加上夏季多雨水,这些都是导致夏季体内湿邪加重的诱因。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早晚温差大。此时,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湿邪多发生在夏秋之交,所以养生上有“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说法。

  湿邪分为外感湿邪和因生湿邪。

  外感湿邪多因环境而得,比如气候潮湿、淋雨、水中作业、潮湿的居住环境等。外感湿邪,常见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热不退、头身沉重,或疼痛如裹、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而内生湿邪是人体内生湿浊,多因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水湿滞留体内致病。如大汗后立刻冲澡,导致人体毛孔舒张使水湿进入体内形成湿邪。或者大热后,立刻喝冰冻饮料,使胃肠受寒收缩,冷饮停聚胃脘形成湿滞肠胃。内生湿邪,常见胸闷不舒、胃脘或腹部满闷、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状。

  那么该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首先,看皮肤。湿邪会导致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皮肤暗黄、满脸黑头,且容易长斑长痘。

  其次,看舌苔。早上洗漱前对着镜子检查舌苔,正常的舌苔薄白、不滑不燥,舌苔厚腻是湿气重的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时就会有所表现。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时最为准确,若舌苔厚腻黄为湿热,舌周有齿痕为脾虚导致的内生湿邪。

  第三,看大便。观察晨起后的大便,正常大便是黄色成形,排出顺畅。如果大便稀溏、味轻,为脾虚生湿;如果大便稀水或带泡沫,为风寒湿邪;大便稀糊、粘马桶、多臭味重,则是湿浊内阻化湿热的表现。

  另外,当湿邪刚刚侵袭身体时,还会出现头发爱出油;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肚子肥胖、身体浮肿、减肥后反弹等症状。

  如何预防和祛湿邪

  湿气不会自愈,放任不管会一步步侵害人体的健康。它不仅会导致关节炎、肩周炎等,还会导致五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那么平时应该如何预防湿邪入侵呢。

  首先,避免潮湿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等。

  其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室内湿气过重,每天保持开窗半小时以上,借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室外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等,借助电器保持空气的流动。另外,衣服应该晾晒在通风、阳光可以直射的地方,如果地板湿了,应立即拖干。

  第三,多运动。运动出汗是很好的祛湿邪方式,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邪排出体外。其中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虽然湿气难除,但中医通过按摩、刮痧、泡脚、食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湿邪来带的困扰。

  首先是刮痧。对皮肤表面进行刮痧,可以增强皮肤抵抗外邪入侵的能力。位于背部的膀胱经是人体排毒的第一大经络,也是主管祛湿的一条经络。只需一把小勺子、一点橄榄油,沿着膀胱经的位置从上向下慢慢地去疏通它,就可以把湿气排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虽说刮痧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每个人,老人、小孩、孕妇、体弱者不建议刮痧。

  其次是按摩。对曲池穴、委中穴、极泉穴、丰隆穴等进行按摩可以有效的排毒去湿邪。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可以经常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一天至少两次。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第三是泡脚。热水泡脚对治疗湿邪效果显著,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白醋,能够祛除脚臭、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等。水中放些生姜、陈皮、薄荷,能够治脾胃虚、暖脾胃和祛湿邪。值得注意的是,泡脚水温应该保持在40至50度;不可在空腹或者饭后立刻泡脚;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大概在2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不可在泡脚水中乱放中药;经期、妊娠期妇女以及有出血症状的病人都不适合泡脚。

  第四是食疗。不健康饮食是导致湿邪过重的主要诱因,那么祛内湿的关键在于养脾胃。在日常饮食中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或不吃生冷的食物,多饮温中健脾食物。薏米红豆粥具有祛湿、健脾胃之功效。具体做法是,将10克薏米、20克红豆、5克芡实、2克枸杞洗净,加水浸泡1小时后将其煮开,然后改小火煮,粥好后即可熄火盛出食用。


标签:2018年第9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