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
+

如何给下属打绩效

2025-5-17    作者:霍辉    来源:    

  绩效管理绝非简单的“打分游戏”,它不是控制员工的工具,而是激发员工潜能的手段。用好这个工具,就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和执行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然而,现实中许多管理者却陷入了“打分游戏”的误区,不能公平公正评估员工绩效,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甚至引发内部矛盾。

  如何科学合理地给下属做绩效评估,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以下管理者给下属做绩效评估的经验或可借鉴。

  指标清晰可衡量


  周部长空降到了一家公司制造技术部,因不熟悉业务,当资深员工对业务发表不同见解时,他认为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到了年底,他利用绩效评估排除异己,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推行全员相互评价、360度打分、末位三人降薪的绩效考核方案,在执行时完全凭个人喜好给员工打分。


  作为领导,周部长的打分占总分的权重最高,他给那些在业务上怼过他的资深专家打了很低的分数,这些老专家感到非常气愤,有的投诉他,有的写举报信控诉,有的愤然离职,整个部门一片混乱。

  缺乏明确、可量化的指标,评价标准模糊不清,往往会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公允,打绩效成为上级控制下级的权力游戏。因为影响恶劣,周部长被调离,陈部长接任。

  陈部长的做事风格截然不同,他深知公平公正的重要性, 采用SMART原则设计了符合具体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的绩效指标。具体性确保了指标明确指向特定的工作目标,避免了模糊不清;可衡量性使得工作成果能够通过数据进行量化评估,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可实现性保证了指标既具有挑战性,又在员工的能力范围内,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相关性确保了指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紧密相连,避免员工工作方向出现偏差;时限性则为工作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节点,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将原来笼统的“让客户满意”细化为“工艺问题索赔率降低5%”,把模糊的“提高生产效率”

  转化为“JPMH提升8%”。在他看来,只有用数据说话,才能确保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针对指标不易量化的行政岗位,把“按计划完成”等描述改为制定“跨部门协作满意度”等量化指标。

  这种定量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员工的工作目标都变得清晰明确,工作成果也能够通过数据进行客观评价,不仅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还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确导向性


  赵经理担任物流管理部经理的第一年充满挫败,所有下属的绩效都达标了,但部门整体却未完成年度目标。反思之后,赵经理意识到,问题出在目标设定环节,由于缺乏经验,自下而上进行绩效设定,缺乏明确的导向性,员工各自为战,个人目标与部门乃至企业的整体目标脱节,导致员工达成了个人目标,却未能为部门带来实质性的贡献。


  第二年,赵经理吸取教训,为避免“个人达标而部门目标失焦”的问题,他在年初就组织部门人员讨论新的一年部门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在研讨过程中,运用MECE原则对部门目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分解。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在分解目标时,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同时又能全面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赵经理和团队对目标进行了不重复、无遗漏的分解。比如,当前部门的重点工作是物流成本降低20%,公司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包装成本等,经过分析,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占比较大,有巨大的改善空间。于是,团队确定了几个关键目标:一是优化物流配送路线,减少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15%;二是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争取物流价格降低5%;三是加强库存管理,降低库存积压,减少仓储成本20%.围绕这些关键课题,进一步将指标落实到员工的KPI设定上,为每位员工设定了1至3项相关的个人KPI指标。这样一来,每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与部门整体目标的关系,工作的目标感和方向感大大增强。赵经理成功地将员工个人目标与部门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目标的协同一致。在第二年的工作中,部门整体业绩显著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也有了质的飞跃。

  从“打分”到“赋能”

  绩效面谈也是管理者给下属打绩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缺乏这一环节,员工对自身优缺点没有清晰认知,就难以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如果给员工绩效评价不高又不与他沟通,不仅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削弱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黄总监调到新部门四个月后就到年底了,在对下属绩效评估后,一位下属主动找他汇报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成就、不足和体会,最后这位下属问他:“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这个问题让黄总监意识到绩效面谈的重要性——不仅要告知下属考核结果,还要为下属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实现个人成长。

  第二年,黄总监在绩效面谈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认真汇总了每位下属的KPI完成情况、工作成果等信息,还精心策划了面谈方式。在与下属进行绩效面谈时,黄总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营造了一个积极、开放的沟通氛围。接着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下属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善。例如,黄总监会问:“在这个项目中,你觉得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在下属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黄总监告知考核结果,并对下属的优秀表现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在评价时,他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鼓励下属积极改进,并表示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样一来,绩效面谈从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双向沟通和学习,让下属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也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给品牌起个好名字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