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的症状及危害钙在维持骨骼健康、神经传导及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缺钙时会呈现不同的症状。
儿童成长阶段,缺钙较为常见。儿童缺钙时,常出现夜间睡眠不安、多汗,出牙晚、牙列不齐等症状。严重缺钙会导致囟门闭合延迟,甚至出现方颅、鸡胸、“X”或“O”形腿等骨骼畸形。此外,这一时期钙摄入量不足会阻碍骨骺软骨细胞增殖,导致骨生长停滞,出现“生长痛”,影响生长发育。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对钙需求量大。其缺钙典型症状是腿部抽筋,上下楼梯或长时间行走还会出现关节酸痛。
青春期缺钙的人群在成年后骨峰值比常人低10%至15%,骨质疏松风险会增加3倍。
成年人缺钙的早期症状为腰酸背痛,久站或久坐后加剧,运动时肢体肌肉易抽筋。缺钙加重时,会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甚至过早脱落等症状。孕期和哺乳期女性还可能出现手足麻木、水肿等症状。
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轻微碰撞就可能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此外,还会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弯、周身疼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症状。中国每年有超100万例老年人髋部骨折,其中20%的患者于1年内死于并发症,50%的患者会永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缺钙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与代谢系统均有影响。长期低钙者的焦虑症、抑郁症发病率比正常人高40%.日均钙摄入小于400毫克的人群,高血压风险比摄入大于1200毫克的人群高2.3倍。缺钙还会使血管钙化,加重血压波动,增加糖尿病发病率,还易导致肥胖代谢综合征。
春季补钙的优势春季堪称人体补钙的黄金窗口期,从自然环境到生理因素,都为钙吸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钙吸收效率提升。春季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各器官、细胞功能活跃,胃肠道蠕动频繁,消化吸收能力变强。此时肠道对钙的吸收效率比其他季节高10%至20%,能为骨骼生长、修复提供更多“原料”。
春季日照充足,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春季阳光温和、紫外线适度,皮肤经阳光照射,体内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强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减少钙流失。春季每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让皮肤直接在阳光下暴露15至30分钟,每周3至5次,就能满足身体对维生素D的大部分需求,促进钙吸收。
春季特定群体生长发育需求大。儿童和青少年春季生长迅速,生长速度是其他季节的2至2.5倍。春季人体还会分泌更多生长激素,骨骼生长板细胞活性增强,对钙需求大增。
此时补钙,能为骨骼生长提供充足钙源,助力长高。中老年人春季骨骼新陈代谢加快,适量补钙有助于维持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风险。
春季食材丰富,补钙更便捷。
春季新鲜食材大量上市,为饮食补钙提供了更多选择。菠菜、油菜、西兰花、春笋、荠菜等绿叶蔬菜富含钙和维生素K,能促进钙在骨骼中沉积。
补钙的误区补钙至关重要,但不少人陷入误区,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健康。
误区一:晒太阳就能补钙。晒太阳只是辅助,人体的钙主要靠食物或钙片补充。如果日常饮食中钙不足,即便晒了太阳还是会缺钙,而且过度晒太阳易晒伤皮肤。
误区二:补钙越多越好。人体吸收钙有限,过量补钙,身体吸收不了,会在体内堆积,引发高钙血症,出现恶心、呕吐、便秘、乏力等症状,还会增加泌尿系统结石风险,影响铁、锌等矿物质吸收,打破身体矿物质平衡。
误区三:只补钙,忽略其他营养素。钙吸收需多种营养素协同,例如维生素D能帮助肠道吸收钙,维生素K能帮助钙沉积在骨骼,镁元素能促进钙吸收、维持骨骼结构,可通过均衡饮食或服用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制剂补充上述营养元素。
误区四:喝骨头汤能补钙。骨头里的钙主要以磷酸钙等形式存在。研究显示,即便经过长时间熬煮,每100毫升骨头汤里钙含量也仅有1至2毫克,远不能满足人体每日钙需求。而且骨头汤脂肪多,长期大量喝骨头汤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高血脂等疾病风险。
误区五:吃钙片一定能吸收钙。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食物中的草酸、植酸与钙结合成不溶性钙盐,会降低钙吸收率。此外,胃酸分泌不足也会影响钙的溶解吸收。
如何正确补钙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及中医调理等方式相结合,可以让身体更好吸收钙质,守护骨骼健康。
首先,饮食均衡。牛奶堪称补钙首选,每100毫升牛奶中的钙含量约100至120毫克,且钙磷比例佳,易吸收。成年人每天喝300至500毫升牛奶,能满足大部分钙需求。酸奶发酵后不但能保留钙,还含有益生菌,可促进钙吸收。豆制品也是好选择,100克北豆腐约含138毫克钙,乳糖不耐受者可多吃。绿叶蔬菜如西兰花,每100克含约67毫克钙。
其次,运动能加速骨骼对钙的吸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加快血液循环,刺激骨骼细胞活性,促进新陈代谢。此外,力量训练也很关键,每周2至3次哑铃练习、深蹲或平板支撑,可增加骨骼压力,刺激骨骼生长,提升骨密度。
中医虽无“补钙”说法,但有维护骨骼健康的办法。按摩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每天早晚各10至15分钟,能调节脾胃,增强身体对钙的摄取。三阴交穴(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处,常按摩能调节三脏功能,促进钙在体内运化,实现骨骼滋养。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入肾经,能滋养肾脏,有益骨骼,山药健脾益胃且含钙,可助脾胃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