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

跨区域合作,为个私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2020-7-21    作者:臧梦璐    来源:    

跨区域合作,为个私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专访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秘书长张涛
 
跨区域合作,为个私企业搭建发展平台
 
  成渝两地协会举办此次交流合作会的契机和初衷是什么?协会前期做了哪些筹备工作?未来两地协会将如何多方面开展合作?在跨区域合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秘书长张涛 ,以下为具体内容。

  《光彩》: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成都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与重庆市民营(私营个体)经济协会举办此次交流合作会的契机和初衷是什么?

  张涛:自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来,成渝城市群在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上的“战斗力”与日俱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助推成渝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后,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标定了新的发展方位,通过整合优化区域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溢出效应,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推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有利于发挥两大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促进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激发生产发展潜能,将整体经济带动起来。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对民营企业来说蕴含重大机遇。

  举办此次交流会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成都和重庆市两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带动经济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民营企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力量,个私协会担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两地协会愿借此机会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深化合作,优势互补,融合共进,奋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光彩》: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前期做了哪些筹备工作?

  张涛: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在前期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是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意识,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抓住机遇,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勇担使命,唱好“双城记”;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多次与重庆市民营(私营个体)

  经济协会沟通联系,商议合作协议相关事项;三是动员组织民营企业家积极投入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

  《光彩》:此次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涛:参会民营企业家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充满信心,深感区域协同发展能够形成一体化市场,进而降低经济体之间的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促进区域经济体做大做强,提升引领力、聚集力和辐射力,促进要素集聚流动。此次会议对民营企业之间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起到了促进作用。会上,两地参会企业家互相交流、探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光彩》:未来两地协会将如何多方面开展合作?

  张涛:一是信息共享。加强两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互联互通,联动发展、成果共享,推动两地民营企业信息流的整合,共建共享新机遇,形成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二是经济合作。加大服务工作力度,为两地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对合作过程中的一些政策问题,协会组织将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为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支持与规范,使两地民营企业能够更加顺畅与便捷地开展合作。

  三是协会建设。协会组织之间加强联络,深化成渝经济区协会合作,共同构建全面合作机制,共同服务两地民营企业,共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两地协会和民营企业应多开展交流互访,探索建立川渝区域性、行业性联盟,共同开拓市场机制。

  《光彩》:此次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在跨区域合作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张涛:一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抓手,推动成渝民营企业融合发展。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协会高度视,经过充分协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两地协会将深化务实合作,以协同服务、相向发展为引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作会议,相互学习借鉴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奋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二是动员组织民营企业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跨区域合作最关键的是同心合力办好对接合作,四川省个私协会立足职能职责,迅速组织24家企业参与此次合作会议,引导民营企业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主动与重庆民营企业对接合作、共赢发展,引导两地企业为共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出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三是以毗邻地区合作为突破,推动万州、达州、开州毗邻板块民营企业发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在川渝两地协会的共同组织下,三地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对接机制,将持续深化合作,广开合作渠道,推进一批合作项目,搭建一系列创新平台,打造民营企业合作示范点,对周边发挥好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