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
+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秩序敏感期

2019-11-14    作者:石海娥    来源:    

  人类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来预测规律的运动变化,以确定接受信息的含义,这种预测就叫做秩序感。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秩序感的出现会有几个敏感期,这些敏感期通常会在儿童时期出现,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敏感期时间长短不一。敏感期是短暂的,只持续一段短暂的时期,只要消失,就永远不可能再现。所以,如何在儿童的秩序感敏感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平稳过渡显得尤为关键。

  敏感期征兆
 
  “目前来看,很多家长并不了解秩序感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儿童教育专家叶欣说,儿童在每一个特定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且很有耐心,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这就很容易导致家长的不理解和不认同,认为孩子性格倔强、任性不听话,固执己见等等。”叶欣说,事实上,这正是孩子秩序敏感期出现的时机,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好好观察并配合引导孩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就能有条理、有计划的收纳整理自己的物品,在学习中不会出现丢题、漏题等问题。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很快分清楚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事倍功半。

  “少数孩子会在1岁半左右进入秩序敏感期,但多数孩子会在2岁左右进入,通常在4岁左右结束。”叶欣说,毛毛进入秩序敏感期相对较晚,两岁半的时候,他出现了以下特征:门铃声响起,孩子非要自己去开门,如果其他家人先行一步打开了门,那么孩子非要客人出去、关上门,然后重新再按一次铃、重新开一次门;剥桔子时,孩子要自己剥开桔子皮,如果大人帮忙把皮剥开,孩子就会愤怒地扔掉这个桔子,要求重拿一个桔子,自己再剥一次;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孩子必须走在前面,如果大人先上了,必须退回去,重来一遍。毛毛父母因此认为毛毛太过任性和执拗。

  叶欣说,这是很多中国家长会犯的失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秩序敏感期,一味地认为孩子脾气大、任性,有的甚至会因此打骂孩子,事实上,这些都是破坏孩子形成秩序感的不好行为。

  经过叶欣的解释,毛毛父亲第一次知道了秩序敏感期,也理解了1至3岁的孩子正处在秩序感逐渐由内转外的阶段,因此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

  3至4岁的孩子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孩子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把一些生活常规内化。5岁之后,由于孩子对秩序关系的感受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入,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特别关注。他们画画时,会注意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比如近大远小等;他们搭积木时也会注重空间结构的美感等。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孩子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天分,事实上,我们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在秩序敏感期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引导,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优势。”叶欣说,在获得毛毛父母认同的基础上,她们建议其从以下几件事入手,帮助和引导毛毛度过秩序敏感期。

  把握三个关键点
 
  “首先是给孩子安排固定且规律的生活,尽量满足孩子对事物固定秩序的完美追求。”叶欣说,这方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让孩子生活在固定的地方,为孩子安排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最好每样东西都可以分门别类收纳在固定的地方,不要根据家长的意愿随意挪动。

  “第二点是不要强求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更不要让任何人给孩子标注小气的标签。叶欣说,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控制的是,不要给孩子买太多玩具,也不要将所有玩具放置在一个玩具箱内,而是分成三到五个;坚持一次只让孩子玩其中一篮玩具。

  “第三点是当孩子因为秩序感被破坏而哭闹时,父母要理解尊重并花时间给予陪伴、倾听并给予共情。”

  叶欣说,在这个时期,如果孩子坚持重来一遍,家长应该给予支持,花几分钟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再重来一次。针对这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放松,等他情绪过去后再加以引导,让孩子逐渐减少哭闹和重来一次的频次。

  “很多家长觉得,度过秩序敏感期后自己的孩子变得‘小气’‘任性’了,事实上,这恰好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未得到满足的体现。”叶欣说,通常,如果正确引导孩子度过秩序敏感期,孩子不但不会小气和任性,反倒在收纳整理、学习理解以及待人接物方面优于秩序敏感期遭到破坏的孩子,因为在这个成长的必经阶段,他们始终处于一个和谐稳定且熟悉的环境中,同时也感受到了父母放慢速度配合自己的做法,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尊重和理解。

  “其实,成人很多时候也需要理解、尊重和认同。”叶欣说,一旦孩子被尊重和认同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自然会表现得比别的孩子更懂事、更善于学习和规划自己的事情,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才能更有自信,更能快速地把握重点和吸收新的知识。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