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
+

校园欺凌:无法忽视的成长之痛

2017-3-23    作者:石海娥    来源:    

校园欺凌:无法忽视的成长之痛
 
  日前,公众号“童享部落”发表的文章:《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引发了强烈的舆论反响。文章中,就读于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的学生斌斌(化名)母亲称其儿子斌斌在学校上厕所期间,被同班同学军军(化名)和亮亮(化名)扔厕所垃圾筐,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斌斌一身,事后斌斌被检查出中度焦虑、重度抑郁等问题,斌斌母亲因此要求学校将此次事件定性为校园霸凌事件。事件发生后,因牵涉到校园欺凌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发了广泛的公众关注,校园欺凌这一敏感话题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究竟校园欺凌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家长如何判断孩子在学校是否受到欺凌?又该如何保护和引导孩子进行自我保护?针对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超级育儿师》的师歌老师。
 
  哪些孩子更容易遭受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多发生在中小学,事发地点多为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有些孩子比起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更容易,或者说会持续而不是偶尔地遭受校园欺凌。”师歌介绍说,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孩子;看上去更加与众不同的孩子,比如超重或者过瘦、戴眼镜以及转校生等等;不受欢迎,没有朋友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在与人沟通交流以及合作方面表现得不太畅快,即使是普通的沟通交流也往往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挑衅和对抗。
 
  “比较糟糕的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那些容易受欺负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主动求助,事后还不愿意与人分享,继而会成为同学眼中的‘软柿子’,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长期遭受校园欺凌的特定对象。”师歌介绍说,虽然校园欺凌问题一直受到关注,但很多时候,家长或老师并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欺凌,而且有的时候即使有所察觉也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长期或者经常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出现包括焦虑、抑郁、孤独以及低自尊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一直持续到孩子成年以后。” 师歌补充说,研究发现,那些长期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成年以后比没遭受校园欺凌孩子的犯罪率高6倍,他们也更有可能会体罚或者虐待自己的孩子。
 
  “更可怕的是,如果受害者得不到帮助,很可能会采用极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自杀。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不仅国内存在,国外也很普遍。”师歌说。
 
  察言观色,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欺凌
 
  家长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欺凌?“及时发现孩子遭受校园欺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从孩子的细小变化中判断其是否正在遭受校园欺凌。” 师歌介绍说:“我们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本身学习不错且从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或者一提到上学就有抵触情绪。” 师歌分析说,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足够重视,耐心和孩子沟通,问清楚真实原因。
 
  因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厌学情绪,极有可能是在学校出现了一些令其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比如校园欺凌等。
 
  原本不爱抱怨的孩子突然抱怨有同学无故针对自己。“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孩子向家长发出求助信号的表现,此时家长可采取多陪伴的方式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通过不经意的聊天对孩子情况进行判断。”师歌表示,这种孩子敢于表达,所以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
 
  “相对上面一种孩子,因为恐惧或自卑故意隐瞒被欺凌的事实的孩子更让人担忧。”据师歌介绍,这类孩子在面对家长问询时,会一口咬定身上的伤痕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偶尔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比如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暴躁易怒,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出现失眠、容易惊醒,或者放学回家后经常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等,家长就应及时察觉孩子是否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或者危及其人身安全的事情。
 
  “此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与孩子、老师以及孩子好友的交流,利用多种渠道找出孩子产生变化的原因,一旦发现孩子正在或者有可能再次遭受校园欺凌就应及时作出处理。”
 
  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正在或者有可能再次遭受校园欺凌时的第一反应都是愤怒,反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师歌说。那么面对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时,家长究竟该怎么做?
 
  师歌表示,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不指责、不批评,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并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可以尝试以孩子的角度进行问询,比如‘你当时又气愤又委屈是吗?’‘你是不是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现在在生自己的气吗?
 
  因为当时你没有反抗?‘等,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关爱,由此产生对抗问题的力量。“
 
  在稳定孩子情绪后,家长就可以进一步教孩子如何面对这样的境遇。“同样可以以孩子的角度进行问询和引导。比如‘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觉得你怎么做能够让自己感觉好点?’‘你需要我怎么帮助你?’等。”师歌分析说,这样的方式能快速帮助孩子厘清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也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校园欺凌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不管是因为孩子自身为人处世的方法不对,还是孩子性格过于懦弱,我们都要让孩子自己看清楚。”
 
  “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根源之后,下一步就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歌说,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方案的做法,不但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独立自主性,还可以让孩子在处理问题时思路清晰、头脑冷静,有利于孩子摆脱恐惧心理。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你想听听爸爸(妈妈)的想法吗?’这样的问询方式,向孩子介绍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同时明确告知孩子,一旦遭遇校园欺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对。通过判断双方实力,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怒视对方并高声制止的方式进行反抗。但如果对方人多势众,则应采取逃跑或者向旁人求助的方式。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不让自己受到伤害才是最终目标。”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