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

杨国志:“谢顶”卖假发

2025-4-20    作者:许安苒    来源:    

杨国志:“谢顶”卖假发


  杨国志是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位年轻创业者,主营假发销售。初见杨国志的人,很难不被他显眼的发型吸引——头顶中间到前额部分露着光秃秃的头皮,四周短短的一茬头发,乍看像谢顶,走近了又不难发现是特意修剪的造型。这个略显奇怪的造型杨国志已经保持了十多年,作为假发店的店主,头顶醒目的“人工谢顶”造型为顾客演示佩戴假发,也成为他的特色经营模式。


  “谢顶”卖假发


  17岁时,杨国志初涉美发行业,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他常常观察身边人的头发。当时家里亲戚有戴假发的,杨国志总是一眼就看出来,“因为实在是不协调”。于是他琢磨起来,“怎么能让戴假发的人看起来自然一些呢?”为了找到答案,杨国志应聘到一家制造假发的公司,经过一年的学习,从材料的选择、钩织的针法到帽型的设计,杨国志对假发有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了解,也对改良假发这件事有了信心。2011年,杨国志和爱人租下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开启了假发销售生涯。


  开业不久,店里来了一位谢顶的客人,面对客人将信将疑的态度,杨国志耐心地为他讲解定制假发的流程,希望消除他对于成品效果的担心,可最终还是没能打动客人。杨国志思来想去,“干脆把自己的头发剃了,让顾客亲眼看到自己佩戴假发的效果比口说更有说服力。”于是,当时也就二十来岁的杨国志,早早配备上了“谢顶”造型。

  免费理发服务


杨国志:“谢顶”卖假发

杨国志为居民免费理发


  亲自演示后,店里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顾客多了,杨国志发现,比起买不买,买哪种,假发的打理以及真发的修剪才是真正让顾客犯难的地方。一天,杨国志的一位老顾客来找他,有些为难地问他能不能把自己的头发修一下。“我在普通理发店把假发取下来的时候,总会被他人有意或者无意地看着,感觉很别扭。”顾客说。杨国志爽快地答应了顾客的请求。随后他发现,修剪假发佩戴者的头发和普通理发是不同的,需要考虑真发和假发的贴合,尤其是假发边缘与真发相接的地方,最是考验功力。


  此外,购买后的假发有时仍需根据佩戴者的脸型等特点进行修剪,“就像在头皮上绣花,发际线倾斜角度差1毫米,自然度就大打折扣。”修剪假发是个十足的精细活,过程中剪、剃、推轮番上阵,经过几次打湿、吹干等程序才能最终完成。为了让更多有同样困难的顾客放心来找自己,杨国志决定免费提供修剪服务。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来找他买假发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如今杨国志的假发店开了四家,免费理发的传统也坚持了13年。杨国志夫妇两个人应付不来,便招来员工为顾客理发。“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服务200人,喝口水都没时间。”虽然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杨国志却很坚定,“这个传统不会变。”

  事业的意义


  除了谢顶人群,化疗患者也是杨国志的主要客源之一,开店十几年间,有许多人的故事在他心里留下了痕迹。


  有对母女是假发店的常客,女儿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总是陪着因为头发花白戴假发的妈妈来店里,时间久了,她们和杨国志早已处得像朋友。一天,女儿独自来到店里,让杨国志为自己推荐一顶假发。原来,女儿得了癌症,但不想让妈妈知道,并希望他能守住秘密。杨国志理解作为儿女的那份心情,在日后母女俩同来时一切照旧,大家默契地维护着那份平静。直到有一天,母亲单独来到店里,杨国志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做这行久了,见到这种事我应该都麻木了吧。”杨国志回忆起来,自嘲般地笑着说,但眼神里还是流露出伤感与遗憾。

  从业13年,杨国志见过很多离别,他心中有个想法:人生的际遇总是突如其来,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温暖更多有需要的人,这才是事业的意义,是人生值得之处。

  某个周六中午,一位“全副武装”的环卫工阿姨顶着三十四五度的高温走进店里,她摘下帽子和面罩的时候,周身还散发着热气。此时杨国志正在为其他顾客剪发,看到阿姨进来,笑着招呼新来不久的员工小胖出来接待。阿姨轻车熟路地坐下,小胖一边和她聊家常,一边准备为其剪发。当小胖发现阿姨并不是戴着假发时,连忙询问杨国志是否继续提供服务。杨国志点点头,说道:“周围有困难、有实际需要的街坊邻居来剪发,不管真发还是假发,都是免费的。”对于忙碌了半天的环卫阿姨来说,来店里避个暑,聊会儿天是最好的安慰。

  温情流淌


  平日走进杨国志的假发店,气氛总是欢快又热闹。很多老年人顾客亲切地管杨国志叫“小杨”,要买假发了,假发该保养了,头发该理了,乃至家里有喜事了,有应季水果了,想要找人聊聊天了,都会来小杨这里坐一坐,唠唠嗑。手头再忙,杨国志总能及时回应顾客的话,家长里短、街坊新闻,他都能搭上一两句。“不管是进店消费的客人,还是单纯来聊聊天的街坊,作为店主,情绪价值都要给满。”一些顾客总会乐呵呵地故意把小杨唤作“妇女主任”,还会送上写着“妇女之友”大字的锦旗,对此,杨国志总是欣然接受。


  付出也会有回报。渐渐地,假发店的店里店外就多了一些“编外”员工,有帮着打扫卫生的,也有站在店门口帮忙推销假发的,还有买来水果饮料放下就跑的……

  因为理发不收费,杨国志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喜糖、喜饼。有一位和癌症斗争了七八年的老顾客,杨国志几乎见证了他抗癌的整个过程,如今这位顾客已经与健康人无异,在喜得二胎后,还专门给杨国志送来了一份喜饼。杨国志收到这份特别的礼物,别提有多开心。

  假发店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杨国志在店里邀请一些老顾客拍摄店庆小视频。有位在附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大爷常来店里免费理发,正巧看到大家热热闹闹地在忙碌,便主动问自己能不能也录一个祝福视频。杨国志欣然应允。直到现在杨国志的手机里还保存着这段视频,大爷身形瘦削,一身蓝色的劳保服衬得皮肤黝黑,脸上的笑容稍显腼腆,简单一句“生日快乐”能看出他的拘谨,却也能轻易感受到他的真诚。

  免费理发的事情坚持了这么久,杨国志没有动摇过决心,只要店还能开下去,这个传统就不会变。从曾经的小店,发展到如今在街坊中口耳相传的暖心驿站,也许不够快,但走得足够扎实。

  当下,短视频浪潮席卷传统行业,杨国志选择主动拥抱新媒体,他的思路也很清晰:“用短视频来宣传公益。”如何让假发店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是他最在意的问题。至于自己,“只要南京人知道我是个卖假发的,就足够啦!”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