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影视剧和综艺类节目中,时常会出现关于“爱情”的讨论。不难发现,当下年轻群体正面临个性与爱情的正面冲突。
在此之前,社会价值观一般认为,理想的爱情意味着人们对特定共同体的忠诚(俗话说,爱情是最小单位的共产主义)。但在个体发展时代,一旦共同体概念同个体概念产生冲突,前者往往是被牺牲的那一个。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当下爱情正在遭遇危机?
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一种叫做“situationship”的关系。这种关系带有爱情的许多要素,如亲密的接触和生活细节的共享,但它缺少此前爱情被定义的核心要素,即一种志在长久的承诺,这也使得爱情充满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笔者仍认为个体主义和爱情是不相矛盾的,甚至可以说,真正的爱情必须以一定程度的个体主义为依托。具体来说,个体主义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行动。而爱情显然也必须被理解为个体自愿选择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没有个体主义来捍卫个体所享有的自由,那么也就谈不上爱情存在的空间。
在某种意义上,选择爱情的确意味着选择了一种风险。对于依托经济学“精算”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人们来说,爱情带来的风险显得不可接受。比如,有人认为长久地生活在一起会放大许多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让一些原本微不足道的问题被放大为大问题;有人担心失去某种更好的选择,不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到一段关系当中……但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注意到,爱情中蕴含的风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社交媒体放大了。
毕竟,千篇一律的幸福家庭很难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各不相同的不幸的关系总是能抓住流量密码。
事实上,为了给年轻人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了有关如何经营亲密关系、面对爱情和家庭责任的课程。显然,这一类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打消许多不必要的疑虑,让人们对于处理亲密关系更具自信和掌控感。相较于被一些有意博人眼球的,夸大某些矛盾和风险的文化作品所吸引,以一种客观理智的态度来看待亲密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是否要进入一段长久的承诺,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