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
+

冬季如何护肤

2023-2-19    作者:夏雪    来源:    

  冬季常见的皮肤疾病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容易出现皮肤瘙痒、手足皲裂、荨麻疹和冻疮等问题。


  皮肤瘙痒症:在冬季,皮肤的皮脂膜分泌的皮脂减少,使得很多老年人或皮肤干燥的中青年出现因皮肤干燥而引起的瘙痒症状。其典型症状为全身或局部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肤干燥、变薄。夜间症状容易加重,甚至会影响睡眠。好发于大腿内侧、小腿伸侧(即小腿前面)

  及关节周围等处,一般刚开始并不严重,可能只局限于一处,但由于瘙痒加剧引起反复搔抓,渐渐会形成“瘙痒——搔抓——皮肤感染”的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清洗过度也会导致皮肤瘙痒症。每周洗澡1至2次为宜,如果洗澡次数过于频繁,会破坏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手足皲裂:是指手足部皮肤粗糙、增厚、开裂,伴有局部疼痛和出血,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主要诱因是冬季空气寒冷干燥,导致皮肤缺乏水分和油脂滋润,表皮角质层增厚并且失去弹性。

  如果出现皲裂症状,洗手或洗脚时建议使用40摄氏度的温水,温度过高易造成伤口处局部感染,用凉水会加速皮肤热量挥发和毛孔闭合,使皮肤更加干燥。

  荨麻疹:是指双手和面部只要寒风一吹或一沾冷水,便会瘙痒难忍,随即出现红肿及风疹块,严重时全身出现风团。其主要诱因是,寒冷的刺激使机体产生一种叫做激肽和缓激肽的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因而产生风斑。

  荨麻疹出现和消失都很快,一般可以自愈。

  如果瘙痒明显并伴有风团水疱或者抓破并有少量液体渗出,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洗完之后涂抹甘伯宗抑菌膏,尽量避免挠抓。

  冻疮:是人体遭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好发于体表暴露的部位,如手、足、耳、鼻、颜面等,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发凉、瘙痒、疼痛、皮肤紫斑,或起水疱、溃烂等。值得注意的是,全身性冻伤较重者,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而死亡。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可以有效避免冻疮,冬季外出时需戴手套、口罩、围巾、耳套等防寒保暖用品,避免被寒邪侵袭。另外,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就是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要适当加强日常体育锻炼,例如慢跑、爬山、跳绳、舞蹈等。

  皮肤疾病的诱因


  皮肤分为表皮、真皮以及皮下脂肪,表皮层的厚度大约为0.05至0.1毫米。这个相当于一张A4纸厚度的表皮层是人体最重要的屏障。对外,表皮层可以防止细菌、病毒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损害;对内,表皮层可以防止体内电解质、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的流失。


  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是冬季皮肤症状的诱发因素。从内因看,冬天主收敛,自然界气机处于内收、潜藏的状态,人也会顺应自然,皮肤开始收敛,毛孔开始慢慢紧闭,阳气由表入里。

  当毛孔闭塞了,皮脂腺分泌和排泄就减少了,皮肤表面的油脂分泌和含水量都会比夏天少,皮肤表面的屏障会变得更薄弱,表皮神经会对外界更加敏感。

  另外,为了保持身体温度平衡,冬季皮肤温度会下降,皮肤自身的调节能力变弱,加上毛孔闭塞,很多本该排除体外的汗液、油脂等排泄不出去,这些都会导致皮肤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外因来看,冬天所用的电热毯、地暖、热空调等取暖设备,会增加皮肤水分的蒸发。另外,在冬天很多人喜欢热水泡澡,热水刺激皮肤后伤害皮肤的皮脂,破坏皮肤的水脂膜屏障,如果没有及时擦干皮肤表面的水分,这些水分在蒸发时,就会从皮肤带走更多的水分,使皮肤变得更加干燥。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