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化
+

“古偶剧”何以区别于“历史剧”?

2022-8-14    作者:谢廷玉    来源:    

  最近,《梦华录》无疑是引起了最多热议的电视剧集。就积极正面的评价来看,许多网友称其为“近年来最良心的古偶剧”;但就消极负面的评价而言,也有网友恐慌于其中不时流露出的“封建价值观”。此外,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这部剧终究无法与过往的历史剧佳作——如《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等作品相提并论。

  那么,如何区分“古偶剧”与“历史剧”呢?从观众评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微妙现象:一方面,以《梦华录》为例,该剧的剧本改编自元杂剧大家关汉卿的作品,服饰、化妆、道具号称“高度还原”。然而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地称其为“古偶”,而鲜少视之为“历史剧”;另一方面,从“三观”来看,一些“历史剧”的情节远比古偶剧更加“封建”——如《大明王朝》几乎完美还原了海瑞妻子“夫为妻纲”的价值观,但极少有人因为这一原因对历史剧发起抵制。

  事实上,“古偶剧”和“历史剧”之间虽有诸多表面上的相似之处,但从文化生产的角度来看,二者遵循的是全然不同的逻辑。对“古偶剧”而言,“观照现实”是其赢得消费者的核心逻辑所在。所谓“观照现实”,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的是“古偶剧”虽然以“古代”为背景和特色,但归根结底,其所观照的是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例如,在《梦华录》开播之前,宣发团队就反复强调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独立”和“Girl helps Girls”的剧集,宣扬其“古代”背景中透出的“现代性”价值。

  而“观照现实”的第二层含义则强调剧集与现实的切近,“古偶剧”试图拉近观众与剧中人物和情节的距离,进而让他们将自己带入其中,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观剧的快感。例如,在宣发的引导下,观众们可以将自己代入“赵盼儿”的角色,让赵盼儿代替自己完成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独立”理想,乃至“Girl helps Girls”的“壮举”。不难发现,这种“距离感的消失”既为《梦华录》培养了一批粉丝,但也构成了潜在的风险:一旦出现不符合观众价值观的因素,便会影响粉丝的观感。

  相较之下,“历史剧”的底层逻辑便完全不同。在创作《大明王朝1566》时,剧作团队声称,其意图在于依循历史的踪迹,还原过往人物的心灵世界和行为逻辑。由此,一堵名为“历史”的墙隔开了观众和剧中人的距离,前者不会将自己代入后者的行为之中,而后者始终是“审美”和“品评”的对象。在这种有距离的“欣赏”中,即便剧中人的行为不乏“封建”色彩,观众也会自然地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下看待,甚至认为此种行为虽不“正确”,但在特定语境中自有其“逻辑”。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