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化
+

饭圈的“戏谑化”:调侃、恶搞与粉丝的自我赋权

2021-11-13    作者:谢廷玉    来源:    

  近日来,国家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随着行动的推进,饭圈的消费主义、数据造假等问题浮出水面。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饭圈具有多元特质与多重面向,在特定阶段,饭圈的特征突出表现为非理性和消费主义,但这些消极特征不应被自然化和永恒化。

  事实上,饭圈的许多特征体现出相当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其中一种有趣的特征就是饭圈的“戏谑化”倾向。“戏谑化”即指任何事件最终都能被转化为一种反严肃性的符号。戏谑有三种形式:关键词抽离、“娱乐化”编码和焦点恶搞。以b站对“很有精神”的表达为例,up主们首先“断章取义”,从电影中截取出一个片段,随后令其与其他“鬼畜明星”互动,使其在“娱乐宇宙”的符码体系中被赋予新的意义,最后运用各种方法(如剪辑,调音)反复处理这一片段,使其处于曝光焦点之下。

  这一表达形式本身并不是饭圈独有的特征。在以微博、论坛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上,基于对流行热点的共同关注,网友们在进行互动、讨论时往往以戏谑化表达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这种表达方式既能表达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的无奈,也能舒缓愤怒或悲情等情绪。

  然而,与大众网友的戏谑化不同,饭圈的戏谑化更与其身份建构与自我赋权相关。戏谑化的过程意味着粉丝发挥主体性,对既有文本进行解构和再拼接,这种有意识的“误读”和“误用”

  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表达对非饭圈群体或其他饭圈群体的不满或诉求;二是纯粹消遣导向的饭圈社群互动。无论是哪一种目的,正是在这种有意识的意义再生产中,粉丝们将符号意义的创造权由外界收归至自身,借此自我赋权,确立自我身份认同。

  与此同时,戏谑与直接了当的表达之间所维持的距离,足以帮助粉丝预设自我保护,因为这一种游戏的态度使得粉丝们在目标无法达成时不至于显得过分难堪。

  换言之,游离于严肃与非严肃交界的话语形式让粉丝们在舆论场中可以自由选择激进或保守的态度。

  以王一博、肖战的CP粉为例,当《陈情令》即将大结局时,恋恋不舍的粉丝们纷纷向腾讯视频喊话,希望以视频平台为代表的娱乐资本能够给两位明星提供双人滑雪综艺的后续合作机会,延续这场夏日狂欢:“韭菜已经准备好了,还不来割吗?”

  这里的“韭菜”原本是用来形容“人傻钱多”的粉丝们被娱乐资本无情利用“收割”,而粉丝主动用“韭菜”作为自我称呼是对文化工业的一种挑衅,借由对自身经济能力的肯定,粉丝们至少在想象层面实现了权力关系的反转;同时,能够理解这个称呼其中的诙谐意味并使用这个称呼也是一个门槛,只有粉丝才能理解其语境和诉求,因此粉丝们完成了“我们”与“他们”

  的区隔。另一方面,作为被收割、被操纵的对象,其请求不被理会也是理所应当的,故而这次喊话也可以解读为粉丝们的一次自娱自乐,滑雪综艺是否真的能提上日程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热情。正因如此,一切严肃的、沉重的符号都被消解,戏谑化将维系着饭圈这个高度娱乐化的网络乌托邦的生存。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