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年春节的来临总是伴随着人们对于“年味黯淡”的哀叹。春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回家路途艰难,回家后应接不暇的人际交往导致身心疲惫。
中国传统春节不仅意味着新一年的来临,同时包含着诸多只有在这一时刻才可能举行的活动:舞龙、高跷、秧歌是集体化的春节活动;拜年、串门、走亲访友是囿于家庭范围的春节活动;买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则属于个人化的新年活动。但随着社会变迁,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迅速消逝了:缩小的城市空间已无法容纳集体化活动;智能手机让人们获得了足不出户的虚假人际交往;丰盛的物质生活让买新衣、吃饺子变成一种“日常生活”。还有一些城市因污染之故禁止燃放鞭炮,大家对于传统春节的最后一点“念想”也消失了。
残留下的春节正在变成一次严峻的集体大迁徙——据说我国每年春节的人口流动量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之和,其附带的价值与其说是对传统与亲情的诠释,不如说是巨大的商机。商家借此展开的促销与打折活动层出不穷,春节成为诸多被概念化的节日中最富有消费力的一个时间。这是一股无法遏制的发展潮流。无论我们如何哀叹它的逝去,也无法挽回春节被仪式化的趋向。
在一切都待价而沽的时代,传统节日也正在演变成一件无形的商品,被以各种方式消费。因此,我们无需遗憾“年味”越来越少,商家正在为营造一种富有消费诱惑力的“年味”倾尽全力;我们也无需哀叹传统已逝,现代社会在本质上就包含着“让一切都烟消云散”的社会功能。我们可以做的,除了正视这一消逝,或许就是以更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构筑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