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下了综艺史上最高点击量的网络综艺《吐槽大会》已进入第二季,很多人或许会惊讶于《吐槽大会》的迅速走红。但在我看来,《吐槽大会》的备受追捧所彰显的正是综艺节目由盛及衰的发展症候。原因有二:从形式看,《吐槽大会》带有一种盖棺定论的色彩,它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国综艺节目的反思与批判;从内容看,《吐槽大会》作为段子的集合,将短平快的节奏加速到一种极限,从而不断窄化其他来综艺节目的发展空间。
在《吐槽大会》之前,中国综艺发展曾经历过三次转型:以《快乐女声》为主导的音乐选秀类节目,以《非诚勿扰》为主导的相亲类节目,以《奔跑吧,兄弟》为主导的明星真人秀类节目。这些综艺类型的发展已将“艺术界”转变为“娱乐圈”,让艺术家变成“明星”——前者需要代表作以诠释其演技,后者则只需要诸多事件来不断确认其“存在感”,以构筑“真实”为名,为明星面孔不断地涂抹光鲜的油彩。明星可以因为愚笨、胆小等各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特质而再次“一夜成名”。
综艺发展到真人秀时代后,它不仅扼杀了明星的艺术素质,还从根本上改变了观众的欣赏节奏。在观看综艺节目时已越来越没有耐心去体会与品味节目的设计,而更关心在这些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不可控的漏洞与槽点。于是,真人秀开始“有意”或者“无意”涉及到“欺骗”“阴谋”
的小伎俩,还有越来越多的选秀节目中出现相互谩骂,以及导师对于学员的“毒舌”事件。错误与漏洞,成就了今天只注重点击率的综艺经济。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以李诞的《吐槽大会》为代表的新一代综艺类型横空出世,并创造了综艺史上的点击率奇迹。《吐槽大会》触碰到了人们观看综艺节目的痒处,它的每一次瘙动都让人们感到无比舒适:与其耐心地观看一个无法预期是否包含突发性事件的综艺节目,不如去看一个以“突发性”事件为讨论核心的“吐槽大会”。
在这一意义上,《吐槽大会》是中国综艺节目的创口,它的成功彰显了一种残酷的辩证法:一种伤痛式的快感。
在《吐槽大会》中, “ 厚黑” 变成“ 美德”,“槽点”变成“亮点”,“尴尬”变成“出彩”,“吐槽”变成“一门手艺”。这种“中性化”的处理,让“负能量”通过吐槽的方式转变成“正能量”,因此它也迅速成为一种“危机公关”的手段。所有那些已经“过气的”“负面的”明星们通过这一中介反而得以重整旗鼓。
《吐槽大会》两面讨好的方式使其获得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综艺节目下一个春天的到来,在我看来,它的过气速度应该与其蹿红速度一样快,更为夸张的是,它还将预告着整个综艺节目严冬的到来。《吐槽大会》高强度、高刺激的兴奋点培育出了一群近乎麻木的观众——他们需要瞬间产生笑点,面对各色不断升级之事件,仍会大呼不过瘾。面对这些观众,未来中国综艺不知如何才能再次激发起他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