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从微软到AI创业:李泼的十年“智变”之路

2025-5-17    作者:马舒叶    来源:    

从微软到AI创业:李泼的十年“智变”之路

WorkfxAI 创始人李泼


  “国内融资看海外,DeepSeek的出现让海外投资人更关注中国的AI团队了。”李泼是最早一批微软Bing搜索团队的成员。他先从阿里到微软,2023年7月从微软离职并在AI领域创业。如今,他在国内外都组建了团队,但去年,他没能拿到一个满意的融资额。


  截至2025年1月DeepSeek爆火前,如李泼这样的AI创业者面对的都是信心低迷的投资市场。在李泼所处的Agent领域,创业公司想要在国内融到天使轮,需要满足“半年内年营收从0到100万美元”的要求。彼时,国内无论是B端还是C端,都尚未对AI形成明确认知,这让初创者如李泼觉得融资条件略显苛刻,“融天使轮、种子轮资金,投资人通常是按PreA或A轮的标准来评价创业公司,并不是用户量多就能拿到钱,对营收数额和付费率都按照A轮/Pre A来要求。”

  在国外,谈起中国团队,“技术落后”“copy”往往是关键词,李泼的团队也没能得到关注。

  春节期间,DeepSeek爆火,随后,风向变了。

  李泼似乎不必再费力气向亲戚朋友介绍什么是AI,DeepSeek的出圈让老家的父母都对此有了了解,同时,DeepSeek的技术突破也让海外投资人意识到,“中国的AI技术已经追上来了,虽然在创新上未必赶得上OpenAI,但DeepSeek证明了,我们可以把价格打下来。”去年对李泼爱搭不理的海外基金,今年变为倾向于看中国团队。

  如今,李泼的种子轮融资已经谈到了最后一轮,“目标是融到500万美元。”

  悉尼的代码与海风


  李泼几乎是第一批选择出海的AI创业者,2025年的悉尼港,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穿过写字楼的缝隙。李泼站在自己创办的AI公司窗前,手里攥着一份来自欧洲客户的订单。这位毕业于澳洲名校的计算机硕士,用一年半的时间将团队开发的AI系统打磨成了当地零售业的“隐形助手”——能自动分析库存、预测销量的算法。


从微软到AI创业:李泼的十年“智变”之路

李泼在澳洲的办公场所


  在微软的玻璃会议室里,李泼所在的Bing团队几乎是当时全球最尖端的团队。那是2023年10月,北京秋意正浓。“我们让AI写诗、解数学题,甚至模仿王阳明的口吻讨论心学。”

  彼时,互联网上正热衷于用ChatGPT续写红楼梦、写春联,亲戚们喜欢讨论AI算命、AI相亲,堂弟甚至掏出手机展示用AI生成的“发财秘笈”。

  李泼先是陷入了ChatGPT带来的焦虑里,他害怕自己的程序员经验会被轻易替代,也许有一天,他过往几十年的学习成果将敌不过AI的一次思考,随后,他决定对抗AI焦虑,“打不过就加入”。

  这个思路像野火般在他脑中蔓延。2023年7月,他正式离开微软,瞄准了WorkfxAI市场,这是一个旨在帮助自由职业者和小型企业提高生产力并增加收入的AI—powered平台,如果说有哪些群体愿意为AI付费,那么电商、银行、企业、医疗机构无疑是资金最雄厚也最愿意率先接受算法改造的领域。

  不过,2024年夏天的融资路演像一场荒诞剧。

  现实的冷水很快泼来。随着资本寒冬加剧,某知名机构要求他们半年内做到100万美元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相当于让刚出生的婴儿跑马拉松”。团队不得不开启“极限生存模式”:李泼带着CTO(首席技术官)亲自跑客户,但即便如此,李泼的团队也没能在2024年拿到理想的融资额。

  借力DeepSeek的海外创业者


  DeepSeek的出现让李泼的创业思路有了新启发。


  李泼发现,DeepSeek的出现不仅让大厂争先恐后地推出深度思考大模型,就连AI创业者也在学DeepSeek.李泼的“WorkfxAI”也开始在产品整体设计和各个环节加入思考展示的过程。DeepSeek的火爆让他意识到,无论是ToB还是ToC,用户都希望更透明,更可解释,用户想知道AI到底在做什么。

  如今, 李泼的“ W o r k f x A I ”工具已经实现了数十万美元的营收额,并且在帮助某新能源汽车品牌搭建销售AI、让AI设计对接海外企业需求等业务中,已经成为具备记忆和上下文感知能力的 AI(Memor y & Context Awareness AI)。在技术上用LLM(大语言模型)+工具(Intent+Actions+推理与决策)+记忆+反思+自主学习+泛化能力,在性能上相当于熟练度达99%的成年人,能够理解用户上下文、存储记忆并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

  以Small Milestone—TargetPilot为例,上线一个多月,B端商家用户后台Install(安装)突破300;开源项目包release10天,下载量突破1300.靠着帮独立站商家降本增效,李泼团队真正打出了名气。

  同时,在细小的场景,李泼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目前,TargetPilot 已经开放了LLM+search 的知识库问答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可以让开发者或企业简单地调用API,搭建具备知识库问答的Saas服务,用户只需聚焦在垂直领域和前端就好。其服务包括全套的企业级用户管理体系,企业级数据存储、索引、向量化等,企业级semantic search,以及具备精准query理解和回答的Agent架构,可使用多个主流LLM.这些功能能有效减少大模型幻觉的问题,这让李泼团队人气高涨。

  DeepSeek的春风还吹到了海外投资界。

  “Diffusion(扩散模型)让世界看到中国AI的‘另一面’。”李泼发现,以前海外LP(有限合伙人)会议他最多只能见到投资经理,现在却能直接与决策层讨论TS(投资条款清单)。有一次在悉尼路演,某基金负责人直言:“我们原以为中国团队只会做‘微创新’,但你们证明了在商业化落地上‘降维打击’的能力。”

  根据非凡产研2025年2月出海AI WEB产品榜单,在海外,字节跳动的TRAE表现亮眼:73.88%的增速,月活122万人。作为代码助手,TRAE对程序员超友好,写代码、调试、优化,都能搞定。生数科技的Vidu增速更是高达133.12%,月活153万人。

  这个产品专注于视频生成,能一键生成高质量视频,适合营销团队和创作者群体。整体来看,视频生成、图片编辑、教育类AI工具在海外市场需求旺盛。

  李泼的WorkfxAI保持着1—2个月迭代一次的更新频率,国外的谷歌、OpenAI,国内的字节、阿里、DeepSeek等大厂的更新频率,都会成为WorkfxAI的更新进度参考,“Gemini、OpenAI一更新,我们也会立刻更新。”为了维持Agent平台的技术壁垒,李泼的团队不得不行走在持续迭代的路上。

  从微软出走, 李泼曾希望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但如今DeepSeek的技术突破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创业者如果想做出超级智能AI(Superhuman AI ),在技术上需要实现LLM + 工具(Intent + Actions +推理与决策)+ 记忆 + 反思 + 自主学习 + 个性化(情绪 + 交互)+ 多智能体协作,在能力上要完全代替用户执行事务,可靠地与外界交互,提供安全稳定的决策支持。

  在大模型技术的前进之路上,李泼已经走了十年,但仿佛还未真正开始,每一个终点最后也变成了起点。

  总的来说,“DeepSeek更像一个inspiration(启发),它的出现让市场有了共识,让创业者们更加兴奋,但实际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DeepSeek可能需要在通用能力等方面和OpenAI打平,如果彼时还能有如此低的价格,那将彻底引领一场AI革命。”李泼说道。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