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

冯伟红:个体户做慈善也要有章法

2024-3-30    作者:张琳    来源:    

冯伟红:个体户做慈善也要有章法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地区发生6.2级地震。听到消息时,北京蓝色睛明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伟红正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处理“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和筛检”公益项目相关事宜。看到新闻,冯伟红坐不住了,连夜联系相熟的公益基金会和志愿者,紧急筹措救援物资。第二天晚上8点,冯伟红带着第一批救援物资驱车赶往灾区,路上的冷风不断吹来,她心里平静了一些,这才拨通了家人的电话。得知冯伟红正在赶往灾区,家里人急了,“你好歹换辆结实的车再去,那辆开了十几年的旧车哪经得起这一路折腾?太不安全了!”


  虽然担心,但家里人知道拦不住她。15个小时后,冯伟红一行抵达灾区现场。灾区的景象让冯伟红心里一阵难过,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她定了定神,熟练地联系当地政府和救灾指挥部,根据分派的任务,把药品和物资拉到指定地点,送到灾民手中。

  冯伟红知道自己又冲动了。在过去的3年里,她一直在探索一条新路:怎样让个体工商户的善举更有章法,善款发挥更大作用,善心更可持续,并逐渐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

  可一旦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她常常管不住自己,“先帮了再说”。

  善心


  冯伟红家境贫寒,15岁就从家乡长治只身到北京谋生,做过保姆,摆过报摊,还当过眼镜店的销售和店长。在做保姆时,冯伟红生了一场重病,雇主二话不说,拿出3000多元帮冯伟红治好了病。“30年前,北京职工的月工资才100元左右,对普通家庭来说,30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从那时起,冯伟红就决定,等自己有本事了,也要想办法帮别人。

  2005年,冯伟红在潘家园眼镜城开了一家自己的眼镜店,生意越做越好,很快又开了分店。挣了钱,她就捐出一部分来做慈善。

  中国民众捐赠的一个常见问题是随机性、随意性比较大,这就导致善款难以预计,无法系统化、计划性地使用。“有善心,但很多时候是‘傻捐’”。冯伟红觉得自己开始时就是如此。有相关部门号召,她就捐一些钱;看到生活困难的人,她也捐一些钱;回到家乡,就给家乡的老人和贫困家庭买米面粮油,或是捐钱。“受捐赠的人挺高兴,我也挺高兴,但总觉得差点意思,不能帮受捐赠者真正走出困境。”

  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多地中小学停课,青少年近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青少年视力调查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由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增长,户外运动时间减少,与2019年相比,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在门店,冯伟红发现来验光和配镜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她开始意识到,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的慈善事业。

  冯伟红做了许多调查,发现问题比她想象的复杂。“有些家长没有定期带孩子做视力检查的意识,等到发现时,孩子往往已经近视100度左右了;有些家长不清楚高度近视可能引发其他眼底病变,以为以后做激光手术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些学校怕出安全事故,课间不让孩子去户外活动;在偏远的农村,有些老师甚至不会做眼保健操……”看到这些问题,冯伟红马上着手准备了大量存有眼保健操视频的U盘送给各个学校,但她明白,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章法


  冯伟红带了两位朋友回到长治,一位是就职于北京扬帆公益基金会的牛铁英,一位是就职于中华慈善总会的苗越,帮助她梳理资源,建立慈善事业的框架,规范后续的工作和流程。


  经过探讨和研判,扬帆公益基金会发起了“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和筛查”公益项目,蓝色睛明眼镜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出资方和执行单位,在上党区开展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

  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近视防控知识科普,二是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视力健康监测,三是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的检查和配镜服务。

  “近视防控,预防重于治疗,所以我们想从幼儿园打开突破口,通过给孩子们定期检查视力、建立视力健康监测档案、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把近视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团队找到幼儿园,没想到被当成眼镜店的促销员轰了出来。“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冯伟红觉得,做慈善比做生意压力更大,除了要解决信任问题,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学校距离市区远,去做一趟检查要开好几个小时的车。到了学校,要利用短短的课间时间给四五百个孩子做检查,“我们每次都如履薄冰,生怕查错了,引发师生和家长不良评价”。

  2 0 2 1 年, 教育部办公厅等1 5部门印发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要求落实视力健康监测、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加强视力健康教育,同时强调加强部门协同推进、营造社会良好氛围,这让冯伟红看到了希望。“如果我们能和政府部门合作,就可以解决信任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她拿着文件找到上党区教育局、卫健委和人民医院,她的想法得到了肯定和支持,但让几个单位为难的是,他们都没有开展这项工作的专项资金。

  这是个体工商户做慈善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有资源、有资质的部门没有资金,有资金、有善心的个体工商户没有资源,以致工作难以开展。冯伟红希望探索出一条政府部门和个体工商户协同推进的路子,让慈善机构成为第三部门,做“市场不为,政府不能”的事情。

  经过商议,由冯伟红准备一辆诊疗车和四位验光师,每年从店里的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再由基金会向社会募集一部分资金,由区人民医院提供专家,由区教育局和卫健委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每年为区内80所学校、幼儿园的4万多个孩子提供两次免费视力检查服务。

  与此同时,区人民医院的眼科专家组成宣传团队,进入校园宣讲近视防控和科学用眼护眼的知识。“不能讲了就走,两个月后我们还要‘回头看’,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有奖问答,看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用眼护眼知识。”冯伟红说。

  “在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展工作更难一些。”王煜龙是冯伟红在上党区一中开展青少年视力筛查时遇到的,他学习十分刻苦,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困难忽视了视力保护。冯伟红当即决定赠送王煜龙眼镜,“2023年我考上了重点高中,度数一点儿都没长。”王煜龙说。情况相仿的还有西池小学的冯瑞涵,冯伟红不但给她赠送了OK镜,还配齐了所需的护理液等产品。

  “如今,我们依然会开展助老活动,比如捐赠老花镜、发放慰问品等,但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和筛查’公益项目的打磨上。这项工作现在已经成为上党区的亮点,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冯伟红希望通过在上党区的实践,把这个慈善项目做细、做实、做透,形成可复制的模式。“2023年,已经有四川、重庆等地的商会负责人邀请我们去当地开展这一项目。”

  冯伟红的做法似乎验证了,善心个体工商户完全可以成为慈善事业的主导者和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探索实践推动了慈善事业的进步,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显性或者隐性的正面影响。

  可持续


  个体工商户想要把慈善事业做得规范并可持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慈善捐赠的制度环境够不够友善?财务制度够不够透明?


  组织建设够不够完善?资金运用效率够不够高?“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个体工商户要经营好自己的生意,有广泛的利润空间,这样才能保证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苗越经手过许多慈善项目,有的慈善项目周期较长,在项目进行途中,一旦企业家因经营失败而中断提供善款,慈善项目就只能不了了之。所以,他也经常提醒冯伟红,要把生意做好。

  冯伟红深以为然。“生意做得越大,社会贡献就越大。”如今,冯伟红在北京有三家店面,在长治有一家店面。过去一年,受大环境影响,眼镜店的生意也不好做。“我们盘算过,2023年做的单数和过去其实差不多,但营业额少了40%,人们花钱更谨慎、更精细了。”即便如此,和周边商户相比,冯伟红的生意还是要好一些,这得益于冯伟红的“三板斧”:一是诚信经营,二是做好服务,三是不怕吃苦。

  关于这“三板斧”,冯伟红的朋友和员工举了许多例子。比如,不久前,有位顾客来退眼镜,这幅眼镜已经戴了4年,顾客觉得度数不合适了,要求冯伟红退货。“戴了4年才退,这合理吗?”店员愤愤不平,但冯伟红二话没说就给顾客退了。

  “顾客也许有自己的难处,我们不要计较。”冯伟红觉得,就是愿意“吃亏”,她的生意才越做越好。“我开第一家店时,只用了3个月就通过口口相传吸引了很多回头客,每天店里乌央乌央全是人,我想,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宁愿吃亏也不会欺骗顾客。”

  采访那天,记者到早了,眼镜店刚开门,冯伟红还没到。一个小姑娘推开门找到店员,问:“我的眼镜腿歪了,能帮我修一下吗?”修好眼镜,小姑娘正准备付钱,店员笑着说:“这些都是免费的。”店员告诉记者,冯伟红交代过,无论是不是店里售出的眼镜,这种不涉及太多材料成本的维修,全部免费。

  “这些开销,我们靠吃苦耐劳都能换回来。”疫情期间,冯伟红的店比别的眼镜店要多开三四个小时,接受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就有一对夫妇晚饭后在街边遛弯,看见眼镜店开着,就随意进来逛逛,最终购买了一副1000多元的眼镜。

  “如果非要说我的经营有什么诀窍,那就是我从不把自己和顾客定位为买卖关系,而是定位为朋友关系。”冯伟红说,“真诚最能打动人心。”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