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化
+

“AI孙燕姿”走红:在艺术领域,AI会“超越”人类吗

2023-8-19    作者:谢廷玉    来源:    

  在以“二创”闻名的B站,目前最火爆的作品是“AI孙燕姿系列”。这种二创并不复杂:通过AI技术对孙燕姿的声音进行合成,进而用她的声音唱出一系列她从未唱过的歌曲:从风格还算贴合的曲目到完全不搭界的“精忠报国”甚至“奥特曼”主题曲。

  孙燕姿本人就此事回应时表示:“人类无法超越AI.这种新技术能够大量炮制每个人所需的一切,无论你多么小众、多么反常或者精神多么错乱,都可能有专门为你创建的独特内容。”

  人类无法超越AI吗?这取决于在何种意义上谈论“超越”。就“AI孙燕姿”这一系列作品本身而言,它们实则并不具有任何“超越”意义。

  有专业人士指出,“AI孙燕姿”完成的只是“音色替换”,在真人演唱时,要处理的除了音色,还有节奏、咬字、乐句等素。在大多数时候,当前AI的应用依然服务于人类的创造力——AI可以根据作曲者创作的主旋律尝试不同的配器、编曲,进而快速帮助作曲者丰富细节、完成作品,它们或许能在“完成局部工作”这一意义上超越人类,但仍处于人类创造力可控的范畴。

  真正值得担忧的是,所谓的“创造力”是否也是一种可被AI拥有的品质?在行为主义意义上,的确如此。“创造”意味着对过往经验的重组,进而形成新的事物。在围棋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阿尔法狗的“创造力”,通过投喂大量棋谱并进行自我对局和深度学习,它们能产生新的、且在围棋规则之内更加有效的定式布局。然而,AI从来无法理解棋谱,它们的理解以一系列程序为条件,而编写程序的恰恰是既理解围棋又理解AI的人类。在这一意义上,AI的“创造力”的产生仍然是基于人类的“理解力”。

  在文艺领域更是如此。如果说在围棋领域,AI只需理解作为客观事物的游戏规则和已有的对局,那么在音乐和美术等领域,AI需要了解人类的审美、品味等主观态度。毫无疑问,这比处理围棋更依赖于人类的自我理解。因此,或许无需担心孙燕姿所说的——一切小众的爱好都处在“计算”之内。因为,AI的“计算”仅仅是一种表象,这种“计算”需要以理解甚至共情为依托。

  人们需要意识到:直到今天,人类对自身的了解和认知都是非常有限的——人类如何思维、如何感受……而AI的繁荣恰恰有助于“倒逼”人类审视自身,并为这种审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这一方面,AI的发展与人类的繁荣恰恰是相辅相成的。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