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环保
+

展望2021之五环保行业聚焦三大领域

2021-1-18    作者:臧梦璐    来源:    

展望2021之五

环保行业聚焦三大领域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


展望2021之五环保行业聚焦三大领域

VOC治理与煤碳液化前景广阔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环保产业将结合国家整体战略部署,在蓝天、碧水、净土三方面深层次布局。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大气治理——VOC处理及煤炭液化未来可期


  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三大传统业务板块。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现象加剧。复合型污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产性污染,如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物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二是交通运输性污染,如机动车尾气。

  除尘业务主要涉及火电、钢铁、水泥、有色、石化、化工、垃圾焚烧等行业。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除尘设备。总体而言,我国电除尘和袋除尘均已达到国际化水平。脱硫脱硝业务主要涉及火电、钢铁、水泥、玻璃、化工等行业,其中火电行业脱硫脱硝发展最为迅速,技术工艺较为成熟。

  “十三五”时期,我国在火电行业的脱硫脱硝任务已基本完成。随着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基本完成,新上机组有限,煤电行业治理市场饱和程度较高,行业增速开始放缓。但是,随着非电力行业的烟气治理超低排放改造的持续推进,电除尘板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已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传统业务板块。当务之急是对大气污染源实行精准溯源。“之前我们认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路径之一,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侧面证实了溯源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刘兴宇说,“2021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有两个,一是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治理;二是煤炭液化。“VOC多数是具有特殊气味且有毒、致癌性的有机化合物,可导致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在喷漆、印刷、制药、污水厂除臭、石油化工、食品加工行业、机械加工、汽修厂、家具厂、焦化厂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极易造成VOC污染。

  不同于脱硫脱硝技术的成熟,VOC治理技术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目前还没有出现兼顾成本与效率的较优解决方案,因此也给了民营企业参与的机会。“VOC治理企业未来的方向是,通过技术的提升将治理成本降下来。在我看来,生物法处理——通过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无公害化处理VOC——在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刘兴宇说。

  煤炭液化即把固体煤炭转化成液体燃料。煤炭液化不仅将难处理的固体燃料转变成便于运输、储存的液体燃料,而且还减少煤中的硫、氮化合物和煤尘、煤灰渣对环境的污染。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煤炭液化技术,以替代石油。“液化煤的污染低很多,它可以达到接近于天然气的水平。”据刘兴宇介绍,目前我国已有科研机构在试验煤炭液化新技术,对民营企业来说,掌握新技术就掌握了新商机。

  水治理——工业废水处理面临技术壁垒,海绵城市加紧建设


  水污染包括工业水污染、城镇生活用水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三部分。


  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我们熟知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是传统水处理,生活污水是传统水处理最主要的业务。这块业务在2021年有一定的空间,但是空间有限,它作为一个传统领域,技术门槛不高,也相对成熟。”


展望2021之五环保行业聚焦三大领域

工业废水处理面临技术壁垒


  相比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在2021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发展前景广阔。据GEP Research的研究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工业废水处理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保守估计到2025年,工业废水市场规模将达到1262亿元。

  工业污水主要来源于石化、纺织、造纸、钢铁和电镀等行业。“过去国家在工业废水排放方面设定的标准较低,对排放量不做限制,导致大部分企业对技术并不重视。随着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总量及水质都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工业废水处理的提标一方面导致水处理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在细分市场,技术壁垒开始出现。“提标后的工业废水处理有三个特点,一是趋向依靠第三方治理;二是细分领域众多,各领域技术独立;三是技术难度系数大”。

  根据行业运营模式来看,目前工业废水处理以工业企业自行运营为主,占比超过80.0%.工业废水处理委托第三方环保企业运营的占比低于20.0%.主要原因是现阶段的工业废水处理企业均通过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运营,较少依赖第三方环保企业。随着环保政策趋严,第三方环保治理市场将快速增长。

  在2021年,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主题将是科技进步,各项处理技术将继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市场的淘汰。

  “由于工业水污染物具有复杂性,单一的技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工业废水处理企业需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或者其他技术类企业做顶层设计,通过应用水处理的综合技术,以交叉、互补、协同等方式进行集成化研究,如化学+物理结合处理法、化学+生物结合处理方法等,从而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同时,研制开发低磷或无磷非氮、可生物降解的多功能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化学制品将成为工业废水处理的主流研究方向。

  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洗牌也给一部分重视技术深耕的民营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技术难度增加也意味着一些单体项目利润的增长,这部分利润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在这场科技竞赛中,率先掌握新技术的企业便可以迅速占领细分市场,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例如,专业处理造纸企业废水污染的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余载的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及难降解废水深度处理、制浆造纸清洁漂白二氧化氯制备等领域形成了以“上流式多级厌氧反应器(UMAR)”“上流式多相废水处理氧化塔(UHOFe)”“清洁化纸浆漂白关键设备与技术——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相关化工技术”为主的三大核心技术及设备,均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海外出口,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此外,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治理,水务部门长期采用工程性思维,加之雨污合流、面源污染等多种因素,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仍然难以达到治理效果。预计未来15年内仍有较强行业需求,特别是江西、山东、湖北等省市仍有较大投资机会。

  “‘十三五’时期,在城市黑臭水治理方面,主要是以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主,通过工程措施控源截污。城市地表水体水质保持与水生态净化部分仍有较大的技术提升空间,这是‘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方向。”刘兴宇说。

  土治理——土壤改良市场空间大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土壤修复产业近年来迅速兴起,成为继污水处理、大气治理之后环保市场上又一重要细分板块。当前,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国际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正在加速实现市场化应用,相关的环保市场空间巨大。


展望2021之五环保行业聚焦三大领域

土壤改良市场空间大


  “我国目前仅存量修复需求市场空间便达万亿级,预计未来10年政策力度将继续加码,存量、增量修复需求稳定释放,行业将迎来关键发展期。”

  但是,相较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土壤修复起步较晚,土壤修复行业处于初级阶段,仍面临资金需求大、技术研发基础薄弱、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021年,企业可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细分领域:一是城市棕地的开发和治理;二是污染农田土壤改良与化肥用量削减;三是破损的生态功能区的修复。

  目前,我国污染土壤已占耕地面积的1/5,污染源主要为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施用的氮肥、磷肥、钾肥等化肥。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酸化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不但降低了耕地质量,还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此外,化肥的过度使用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主流的化学稳定和固定化技术有两个弊端,一是成本过高,每亩的治理成本达到几万元;二是不可持续,治理两三年后固化重金属再次返溶造成二次污染和农产品的后续超标。无法满足国家和农户对于污染农田治理后产量不减少,投入不增加的诉求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达标的诉求。”

  因此,在2021年,土壤修复不但要在不减产的前提下降低化肥的用量,还要通过低成本、可持续手段进行土壤改良,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而微生物肥料是目前最符合要求的技术手段。微生物肥料修复土壤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条件(水分、温度、pH值等)下,肥料中的微生物菌群与土壤中原有的有益微生物共同形成优势菌群,促进土壤生态系统中碳、氮、氧等元素的良性循环,从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系统,使生态系统达到新的稳定的平衡。近年来,以秸秆腐熟剂、生物有机肥为代表的微生物产品在农业上广泛运用,为土壤生态修复立下汗马功劳。“目前微生物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水田治理应用方面,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因此,破损的生态功能区的修复带来新市场。

  “西北地区有大量破损的生态功能区,比如青海、甘肃祁连山等。这些区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之后,地表生态便遭到破坏,荒漠化严重。现在国家已经禁止这些区域的开采,那么,这些区域就面临生态修复问题。”

  在2021年甚至整个“十四五”

  期间,破损生态功能区的修复模式不再是国家净投入模式,业内在探索基于大的资金投入下整体打包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说,要在生态修复好的基础上,提高修复后土地的价值,将其发展为农业用地或林地等,培育出生态产品,一方面保障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一方面为地方持续地创造经济价值。未来,国家将会有更多政策在这方面倾斜,以转移支付等方式,资助企业做相关业务。

  “未来,这部分市场的激活仍需技术的进一步投入,只有当投入小于产出时,才会吸引更多的资金跟进。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刘兴宇说。

  随着退城入园的大范围开展,城区污染企业用地的治理与修复在2 0 2 1 年仍有不小的市场空间。此外,在多轮的环保督查下,处在较偏远地区的乡镇污染企业面临较大的污染治理压力。由于彻底修复成本巨大,将激活低成本的风险管控市场。

  “2021年环保企业需要关注低成本的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技术”。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