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从土壤开始的“供给侧改革”

2020-12-15    作者:臧梦璐    来源:    

  “哀牢山种出了褚橙,五常种出了优质大米”,为什么优质农产品大多出自偏远地区?原因是,高品质农产品的种植除了离不开精细化种植模式,更离不开适宜的气候及优质无污染的土壤。

  过去,许多农产品生产者大力培育新品种,却忽略了土壤要素——由于过度使用化肥,我国许多农村土地污染与破坏问题突出。提高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是第一步。

  “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15%,重金属砷的含量下降了21%.”李丹萍拿到了第二批实验黄瓜的检测报告。

  李丹萍是寿光山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公司主要做土壤修复。“我们发现,土壤修复后,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都有很大提高,相关技术也日趋成熟。”

  山东省寿光市作为全国蔬菜的集散基地,示范效应较强,这也是李丹萍选择在寿光开展实验的原因。李丹萍告诉记者,寿光常年采用大棚种植模式,大棚里的土壤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长期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化和富营养化。“作物的根系只能吸收10%—20%的化肥,剩余化肥全部留在土壤里,造成了土壤严重污染,这也是产量无法增长的主要因素。”

  土壤污染也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许多想要吃上健康安全食物的消费者因此不惜高价购买进口食品。

  “污染后的土壤种出来的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想办法种出更安全、更高品质的作物,使口感和营养价值都能得到一个提升。” 改良土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协作,除了公司科研团队,李丹萍还与西北农林大学合作。

  据李丹萍介绍,土壤是矿物质、腐殖质和微生物的有机组合体,其中微生物是最关键的要素,技术团队以大规模可控化方式进行肠道发酵,产生出可控、可溯源的有益微生物,将这些有益微生物菌浇灌进土壤,同时,释放土壤中残留的化学成分。

  经过技术鉴定,通过微生物菌技术改良后的土壤种出来的黄瓜不仅安全,产量也提高了20%以上。李丹萍说,目前国内开展这方面实验的案例还不多,“土壤改良实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期、多区的数据积累,让各项指标达到理想值。”

  谈到效益,李丹萍说,高品质带来的溢价空间足够覆盖前期的投入成本,她也看好未来的消费市场。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为高品质食品买单意愿的提升,她相信未来高端农产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初期,我们计划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对接高端商超,将产品投放市场。”李丹萍说,只要产品各项营养成分得到权威认定,打通消费端只是时间的问题。

  李丹萍说,她也想像褚橙一样打响自己的黄瓜品牌。

  在土壤改良基本完成之后,她还计划进行苦瓜等其他作物的培育实验。目前,在李丹萍的保底承诺下,已经有当地农户深度参与李丹萍的试验项目。

  “农户对于未知的新技术接受程度普遍较低,我们希望通过示范和市场反馈,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对于李丹萍而言,推动更大范围的生态改良,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才是土壤改良试验最大价值的体现。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