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化
+

以“人民”的名义“消费”反腐话题

2017-5-27    作者:夏莹    来源: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塑造以及精良的制作让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这部年代大戏注定叫好又叫座。它以极富感染力的讲述方式触及当下中国社会最敏感却又最重要的话题:反腐。
 
  其实,电视荧屏上从不缺少这类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火爆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原因。除去其播放时间正值反腐高峰期、老戏骨精湛的演技、以及强大的叙事能力等诸多原因,我们还需要看到,该剧自播出以来,自下而上敞开的、广阔的可消费空间。
 
  在被称为消费社会的当下,可消费的对象不仅仅是商品,也可以是被大众化、娱乐化的话题。《人民的名义》的成功,就是将现实生活中诸多严肃的观念大众化、娱乐化了。
 
  首先,反腐的主旋律在剧中被置换为一个个复杂的、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丁义珍出逃、陈海被撞、两个“小高”的谜团都构筑了一个谜案般的现实情景。其次,政治家之间的博弈续写了一部现代版的宫廷权谋剧,其间微妙的人际关系以及峰回路转的人物命运都极富戏剧张力,构成了该剧的核心看点。再次,故事情节展开的蒙太奇式的拼接方式,不仅没有打碎叙事结构,反而使得每一条线索都不会使人感到乏味。其间“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表现手法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在一个需要颜值担当的时代,该剧中的俊男美女的搭配也着实让人赏心悦目。这些由表及里的细致工作,使得该剧可被消费的卖点不断飙升。
 
  所有这些看点要转变为卖点,当然离不开“人民”的检验。人民,一个普罗大众的经典概括,一个哲学上的普遍的特殊性,在今天成为任何一个试图以商业化模式进行运作的艺术作品都无法忽视的力量。因此,所谓的喜闻乐见,就变成了最富商业价值的代名词。
 
  在一个网络民主化的时代,人民对于提升卖点的参与度同样不可小觑。该剧播出后,天猫商城上就同步出现了“达康书记同款杯子”“育良书记的戏服与眼镜”等等,这些都成了商家推销的火爆标题,甚至“达康书记的表情包”也被网友们广泛传播。如果说这些是该剧产生的直接消费,那么更为隐蔽的就是我们对于该剧诸多严肃观念的隐形消费,这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该剧原本承载的正能量。比如,当对反腐案件的分析被消费为侦探桥段,正义与罪恶的抗争被转变为政治权谋的较量,当“好人”与“坏人”都可以圈粉无数,那么大是大非的价值评判往往不再是最引人关注的焦点。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给予罪恶过多的解释与宽容,将更多严肃的问题儿戏化,将原本已经陷入生死较量的反腐问题转变为“猫和老鼠”的真人版,最终可能模糊了正义与罪恶的基本界限,让其成为当代社会价值失范的又一典型形态。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