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木
今年“618”购物节数据显示,美妆赛道销售总额同比增长63.35%,创下575亿元的成交额新高。当消费者在直播间为赫莲娜面霜“买一赠正装”的优惠激动不已,或因雅诗兰黛粉底液40%以上的渠道价差而踟蹰时,这场商业狂欢早已超越促销本质,成为解码当代消费文化变化的切片。
凌晨的蓝光映在晓璇脸上,手机屏幕上跳动着雅诗兰黛某款粉底液的四个价格:天猫旗舰店823元,日上免税店530元,朋友圈代购520元。
她攥紧一个月前的专柜小票——980元的数字刺得眼睛生疼。“感觉自己像个傻子。”晓璇苦笑着说。晓璇的经历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差异巨大,国际品牌用数十年构建的“价格即身份”神话,在电商浪潮下轰然倒塌。
三年前,晓璇和许多人一样,相信“贵有贵的道理”,千元面霜是“精致生活”的入场券,是“身份进阶”的象征。但现在,当直播间里不断弹出“买一送三”的促销信息,当免税店的折扣赤裸裸地展示价格真相,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多年来追逐的,或许只是资本编织的美丽泡沫。
价格迷雾的消散,带来的是消费理性的觉醒。晓璇开始像科研人员一样研究护肤品,她下载专业成分查询App,用pH试纸检测化妆水酸碱性……“以前听品牌讲故事就够了,现在更相信数据和成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理性消费的浪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7%的美妆消费者成为“成分党”,比2020年提升31%.小红书上“实验室实测”类内容年增长超200%,Bilibili网站专业美妆测评视频播放量屡破千万。
在这场变革中,国货品牌异军突起。毛戈平以“光影塑颜”技术重新定义东方彩妆美学,听研将中医穴位理论与医美技术融合,故宫文创联名彩妆累计销售额超10亿元…… 晓璇的购物车也悄然发生变化。晓璇发现,价格低廉的国货使用效果不输大牌,复古的包装和东方美学的设计,更让她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不仅是买护肤品,更是买一种文化传承。”本土品牌将传统文化基因转化为现代消费语言,成功唤醒了消费者心底的文化认同。
消费观念的转变正在重塑整个美妆行业。淘宝平台数据显示,“618”购物节“囤货”搜索量同比下降38%,“按需购买”“空瓶回购”搜索量增长120%.国际品牌启动“全域控价”策略,国货品牌连续增加研发投入并申请国际专利认证。
当“618”购物节的喧嚣渐渐平息,晓璇收到了新的快递。打开包装,里面不再是昂贵的大牌,而是经过她反复研究、真正需要的产品。从盲目追逐品牌符号,到理性追求产品价值;从迷信国际大牌,到拥抱本土文化,这场美妆狂欢的落幕,正在重新定义人与物的关系,塑造全新的消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