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化
+

《流浪地球》的冷思考

2019-3-20    作者:析子    来源:    

  《流浪地球》不仅让整个春节档有了大气磅礴的华彩篇章,也被视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来的里程碑。但我的观影体验并不愉快,在两个多小时轰隆隆的机械雷鸣当中,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误入了又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的放映厅。

  这部由刘慈欣编剧和监制的本土原创科幻影片,通过炫技,宣告了中国电影创作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类电影所阐发的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逻辑,而非文化逻辑。当我们自豪地感到中国电影直观意义上实现了与好莱坞大片比肩而立时,也要意识到,这种自豪感背后隐藏的危机——在极端的“文化自信”表象下,隐藏着文化的不自信。

  两年前的《战狼2》与今天的《流浪地球》都包含着类似的属性。影片极度强化中国语境,传达的却都是好莱坞的价值观。比如在《流浪地球》中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它化身为拯救地球过程中的一个小分队,以及最终驱动整个太空站的太空员。每个英雄在濒临危机时都或多或少地贩卖一点家庭的温情,韩氏家族所有成员,死去的爷爷,天空中的父亲以及拯救地球的妹妹和儿子,都在极度艰难的时候或者拿出家庭的照片,或者拼贴出温情的回忆等等。这种以宏大的人类灾难为背景所彰显的小家庭的温馨,同样是美式电影中必要的软件配置。

  其实,一部配置完美的美式技术硬件与美式软件的电影,如果它真的包含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中国芯”,也同样值得自豪。但在《流浪地球》中,让中国话语的言说仅仅局限在那张四角方正的麻将桌上,以至于编导在描写地球的毁灭即将来临之时,还没有忘记给这张麻将桌一两个镜头。

  真正打动我的,是整部电影透露出的反技术式的荒诞。这被严谨的电影编剧视为逻辑漏洞,但在我看来反而组成了电影的一个个亮点:比如那瓶不能带入太空的违规酒是如何被带上太空的?一个数百万科技工作者和高精尖计算机都无法设计出的拯救方案缘何被一个毛头小伙子瞬间因对父亲的童年回忆而被激活?甚至凭借着一个为春节庆典设计的小程序就可以将能量推向太空,并最终由三五个几乎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人在一系列复杂的镜头转换和拼接中完成?这些说明了什么?在我看来只能说明,对于刘慈欣而言,技术不能决定一切。因为精密的仪器无法抵抗一瓶白酒的袭击,同样,周密的计算也无法计算人的自由意志陷入非理性的忘我牺牲后可能产生的超计算的结果。

  当吴京饰演的宇航员驾驶飞船飞向火海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人类对于技术疯狂的自我发展所拥有绝对优势,这一优势只有一点,即人是自由的,正是因为这种自由,人可以选择理性的生,也可以选择非理性的死。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