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专栏
+

如何应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下降?

2024-1-7    作者:陈胤默 张明    来源: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外商直接投资(即直接投资负债方)出现118亿美元净流出,这是199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季度数据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首次为负。该数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整体而言,中国FDI下降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第一,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调整、中美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积极性。第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对敏感行业企业对华投资实施限制。第三,中国在劳动力、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对FDI的吸引力在下降。第四,在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影响下,国际投资新规则可能削弱中国对FDI的吸引力。第五,国际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下降。

  在此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应对?

  从短中期来看,应多措并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一是要加大制度型对外开放,提振外国投资者对华信心。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要稳定国内经济增长,避免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中国经济处于恢复发展阶段,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避免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集中的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与中小金融机构等三大领域的金融风险爆发。

  三是要稳定对外经济环境,尽量避免发生新的贸易投资摩擦。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美元强周期、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等三重外部压力。中美双边关系最近出现了边际缓和迹象,但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大方向不会变。在此背景下,中国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避免三重外部压力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妥善处理中美双边政治关系,避免新贸易投资摩擦的发生。

  四是要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发挥区域投资贸易协定作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双向合作,加强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投资往来,充分发挥已签订的区域投资贸易协定的作用。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参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投资贸易协定的途径与策略,尽可能避免被排除在国际主流贸易投资规则之外。

  从长期来看,应坚持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以应对新形势需要。过去十年,外资占中国GDP比重年均不到2%.相较于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其带来了先进技术、国际标准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依靠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中国政府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促进消费扩大与消费升级、推动国内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推动要素自由流动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要构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应该推动国内国际“双雁阵模式”的构建、在新新“三位一体”策略下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夯实自贸区与自贸港内涵、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多边机制、在市场化前提下推动中国倡议的多边机制建设。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