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冬奥会带热冰雪运动

2021-12-12    作者:臧梦璐    来源:    

  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成功点燃,冬奥会进入倒计时。


冬奥会带热冰雪运动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


  2015年7月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资格后,冰雪运动从小众逐步迈入大众消费视野,冰雪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相关政策及冰雪体育赛事增加的多重利好下,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冰雪运动普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冬奥会带热冰雪运动

滑雪爱好者咕咕打卡太舞滑雪小镇(图|咕咕)


  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冰上中心,市民王女士正在场外观看女儿滑冰。“这里是国家级专业场地,教练极具亲和力,孩子很喜欢,进步也很快。”王女士说,花样滑冰是一项不错的冰上运动,既能锻炼身体、提高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乐感和动作领悟力。

  在北京人大附小的校园内,学生们换上滑雪装备,在教练的指导下走上模拟滑雪机,随着滑雪机的缓缓启动,学生们练习刹车、转弯的基本动作。为学校提供设备及教练的室内滑雪培训机构——雪乐山创始人王展说,随着“冰雪进校园”政策的推进,雪乐山已为全国几十所中小学校提供滑雪服务。

  11月23日,滑雪爱好者咕咕打卡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会场之一的太舞滑雪小镇。“太舞是离京张高速铁路太子城站最近的滑雪场,小镇配套设施齐全,有酒店群、美食餐厅、娱乐休闲场馆、商业街、体育公园等。从酒店出来就可以进入雪具大厅。”当天无风,雪道平整,一天下来,咕咕滑了21km,直呼过瘾。

  对于滑雪爱好者而言,征服雪山是一生的追求。北京雪季过后,西安驭雪成峰滑雪登山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成便带领滑雪登山爱好者们进入常年被冰雪覆盖的藏区,进行为期半年的滑雪登山活动。“自从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加入的队员越来越多。”王成说,不少运动品牌也加快了滑雪装备的研发。“在国产品牌里,无论是从装备种类还是质量上,凯乐石都排在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冰雪已不是北方的专属运动。携程数据显示,除了北京和天津,排名前十位的滑雪爱好者均来自上海、成都、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

  成都市民尹清说: “ 不知道什么时候,冰雪运动在朋友圈中的热度飙升, 成为一项‘ 新贵’ 运动。”“新”,体现在90后、00后成为主力,而“贵”则表现在滑雪培训、滑雪装备等衍生消费。

  冰雪产业火热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冬奥会契机下,要立足实际,加快形成以冰雪体育运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旅游、冰雪人才培训、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冰雪全产业链。


  我国冰雪产业起步于1951年,当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下发《关于青年团组织参加1951年冬季体育运动工作的指示》,要求华北、东北等地区在1951年冬季积极开展冰上运动。2002年,杨扬获得盐湖城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后,冰雪产业逐渐有了市场认可度。

  2013年,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以北京市名义向国际奥委会申办2022年冬奥会,由北京市承办冰上项目的比赛,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承办雪上项目的比赛。自此,我国冰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5年7月,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资格。随后,国家先后发布《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政策,从冰雪细分产业阐述未来冰雪产业发展目标及方向,全方位支持国内冰雪产业发展。


冬奥会带热冰雪运动

教练教授救护技巧


  从2015年中国获得冬奥会举办权后,室内及室外滑雪场管建设速度加快。在政策推进下,一批产业规模较大的冰雪产业集聚区逐渐形成。以张家口崇礼为例,目前已建成7座大型滑雪场,拥有169条雪道,共162公里,其中15条雪道通过国际雪联认证。

  由于国际旅游短期难以恢复,中高端滑雪度假消费需求转向了国内。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显示,55%的参与调查的消费者有意愿进行长距离冰雪旅游,82%的游客有意愿进行短途冰雪休闲旅游。

  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产业和服务等冰雪旅游附加值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据《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0)》,2018—2019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2.24亿人次,冰雪目的地单次旅游人均消费约5000元。

  冰雪旅游有多火?近两年,崇礼各大滑雪场附属酒店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仅在太舞滑雪小镇,周末客流人数已超过3000人。今年年初,成都跻身冰雪爱好者城市狂热度榜单前三,冰雪旅游中关于成都的搜索量在短时间内上涨540%.看到滑雪服务市场前景后,以万达为代表的资本方纷纷入局,兴建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主题乐园。整体来看,增加教练员储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复购率成为各大滑雪度假区面临的首要问题。

  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吸引了国内科技企业的入局,科技的加持为冰雪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9月3日,2021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开幕。本届冬博会汇集了最前沿的冰雪科技与最丰硕的创新成果,在冰雪科技展区,智慧场馆、冰雪黑科技、赛事转播技术、冰雪可穿戴设备等将冰雪科技的想象力充分释放;在室内冰雪技术展区,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室内滑雪场的魅力,体验到技术提升冰雪运动体验的乐趣。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是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工信部、国家体育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长久以来,冰雪装备器材被国外品牌占据市场。借冬奥会机会,国内品牌正加大力度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产品,吹响“产业”破冰号角。目前,国产首台压雪车和雪蜡车相继问世,国产造雪机、智能滑雪机、索道等已经应用于各大滑雪场。但从整体来看,该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原创性技术及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正期待更多企业入局。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青少年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点人群。在“冰雪进校园”政策推动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入门培训的机会。

  在校外,以雪乐山为龙头的各类冰雪培训机构纷纷涌现,成为冰雪培训市场主力。目前,压低成本,降低培训价格,将滑雪培训课程向中低收入人群开放成为滑雪培训机构改革的方向。

  冰雪产业如何破圈


  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要抓住冬奥机遇、有效推动冰雪行业影响力破圈、探索冰雪产业突破式发展的新路径。


  在国外,冰雪运动早已是大众体育,也形成了较厚实的文化及产业基础。与之相比,中国的滑雪市场刚刚起步,仍面临较多亟待补齐的短板。

  一是冰雪产业有着鲜明的季节特性,特别是室外雪场“一季三闲”,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很难实现盈利;二是自然冰雪覆盖不均,人均场地不足;三是冰雪文化不成熟,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缺乏主要体现在滑雪场馆的专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竞技运动员培训所需专业教练员稀缺。

  在解决“一季三闲”问题上,国外知名滑雪胜地的经验值得借鉴。雪季过后,滑雪场会开展高尔夫、山地自行车、滑索、徒步、缆车观光、滑翔伞等经营项目,甚至组织音乐节、电影节、美食节等活动来寻求盈利。

  目前,国内雪场也正通过开拓青少年冬令营、冰雪赛事、冰雪音乐节等项目,升级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探索全季运营模式。例如,北京渔阳滑雪场在夏季举办了山地高尔夫和音乐节;吉林北大湖、万达长白山、黑龙江亚布力等滑雪场举办山地越野运动、观光项目等;在张家口崇礼的太舞滑雪场通过成立自然学校,设计和引进课程,将雪道变为营地教育场所。

  在本届冬博会上,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发展和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赵英刚重点提及了通过“系统冰雪教育”,培养冰雪辅导员、冰雪管理人员等方面人才的构想。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维勇建议,面对这些问题,各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在政府层面,要落实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行业协会方面,通过开展赛事活动,建立统一标准引领规范冰雪产业;在企业方面,应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同时强化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表示:“只有让冰雪旅游成为更多普通人群的消费选择甚至生活方式之后,才可能迸发出强大的市场动能,以需求刺激供给,推动目的地价值链的延展与深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