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化
+

英雄的童话叙事消逝

2018-2-27    作者:夏莹    来源:    

  电视剧《风筝》在五星红旗飘扬的天安门广场上终结了自己的故事,这是中国谍战电视剧最为奇特的一个终结点。在以往的谍战剧套路中,我们习惯于将历史终结于英雄的死亡,从而让传奇变成一个可以不断被他人诉说的话语,于是英雄总是成就一段叙事,叙事总是包含着多种可能性的想象力,艺术的崇高感由此被塑造出来。但没有人想象过,英雄凯旋后会怎样?于是英雄的叙事总是会演绎成一部童话故事,就像没有一部童话故事会告诉我们,王子和公主再结合后的生活究竟怎样。
 
  《风筝》的不同之处在于,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以近乎让人心酸的平静态度,讲述这个从未被讲述的结局。
 
  所有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过力量的地下党员,以他们的年龄来看,注定要经历整个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动荡岁月。在社会历史巨大变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不自主地体会到“命运”
 
  对人生的操控——曾经可以深入虎穴的军统六哥郑耀先,在解放前几乎可以成为运“命”高手,一次次逃离国民党与不知情的共产党人的追杀,却在社会历史的大潮中无处可逃。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剧最想表达的应当是“信仰的坚定”,因为有了信仰,郑耀先可以在敌人的“心脏”之中运“命”,也可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安于命运的安排。
 
  电视剧播出之后,有学者指责该剧对于“信仰”界定的含混,例如将国民党隐藏在共产党内部的特务“影子”韩冰对于信仰的执着也刻画了出来,剧中,韩冰和郑耀先的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可以理解这种富有立场的历史观,但却不能忘记支撑信仰背后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她)的情感与整个生活经历是形成信仰的根基所在。我们不能用一个简单的立场去说明情感的合理与不合理,这种对人性自身的还原,恰是《风筝》所构筑的革命话语的独特性。
 
  《风筝》讲述的不是一个有关英雄的童话故事,而是一个关于活生生人的真实叙事。革命者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他们都有着人的特殊情感。对于这一人性的彰显正是新时代革命话语建构应有的新气象。郑耀先与韩冰在一次次社会运动的不同场景中被改造,但改造的过程却被一种轻松、诙谐、平静的风格所诠释,这种表述的真实性,一方面揭示出无论在战争还是平和年代,任何一个社会变迁都不可回避阴晴圆缺的人之常情;一方面,也揭示了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时代英雄所特有的平凡心态。
 
  在经历了无数风浪的郑耀先眼中,社会变迁已经成为常态,因此他可以在被批斗的过程中哼唱着《小二黑结婚》,也可以在劳动改造中与韩冰谈恋爱。这种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不是任何人在那样一个时代都能拥有的。这种描写方式,不仅为这部现实主义电视剧增加了一抹玫瑰色,更构筑了一个独特的英雄话语——英雄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丰功伟绩,更在于笑谈命运之变迁的平坦心境。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