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
+

春季需健脾

2017-2-16    作者:佟彤    来源:    

  春季,人们容易肝火旺盛,肝气郁结会导致肝脏和脾胃受损,那么,春季应该如何疏肝健脾呢?
 
  严重“春困”的人常常缘于“脾虚”
 
  “春困秋乏夏打盹”描述的是一种自然规律,但如果“困”和“乏”特别严重,就可能是病理问题了。仔细观察一下,春困严重的人,每天吃完饭之后就会困,这种困的病因就是脾虚。因此,春困严重的人,一定要抓紧健脾,否则脾虚导致的其他问题会接踵而至。
 
  所谓“春困”,是在不该睡觉的时候想睡觉。比如早上刚起床,吃过早点又想睡了,而且每次睡醒后并不解乏。严重的,早、中、晚餐后推开饭碗倒头就睡,后者在医学上称为“醉饭”,形容吃饭和喝酒一样,能让人醉。
 
  “春困”和“醉饭”都是因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的各项功能开始启动,各个器官的血液需求也因此增多,但脾虚的人心肌是无力的,容易血压偏低。而春天气温上升,血管开始扩张,原本的供血不足就变得更加严重。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就是大脑,所以在其他器官因缺氧导致的功能失调还没表现出来时,脑缺氧导致的困、疲劳已经率先出现了,因此有了春困之说。
 
  “醉饭”的道理与此相同,因为中医讲,“脾主升清”,意思是脾气可以把各个器官需要的气血推动过去,脾虚的时候,本身就推动无力,饭后,脾气还要分出一部分消化食物,清气更加无法升至大脑,大脑因为气血虚而困倦。
 
  无论是严重的“春困”还是“醉饭”,如果看中医,医生都要给病人健脾,黄芪、白术、人参、茯苓是最常用的。如果你是一个脾虚的人,立春之前可以自己动手通过食物补脾,使接下来的春天好过一些。
 
  春宜“减酸增甘”
 
  常用的补脾办法有黄芪大枣茶和姜糖茶。黄芪大枣茶就是用黄芪10克,大枣三四个,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以改善春天严重的疲惫状态;姜糖茶是用三五片生姜,饴糖10-20克,开水冲泡,生姜温胃健脾,饴糖秉承五谷健脾的特性,是春天暖胃又健脾的“下午茶”。
 
  “春宜减酸增甘”,是中医提倡的春天养生之道,但被很多“吃货”
 
  误会为,立春之后,就可以放开吃甜食了。事实上,中医说的“酸”和“甘”,指的是药物乃至食物的性味,不是简单的食物的味道。确切地说,酸味指的是能入肝经的药物,而甘味指的是补脾药。
 
  中医所说的“肝”不是人体可以解毒的肝,而是一系列器官功能的总和,牵扯到身与心,涉及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中医认为,“肝”的功能在春天需要舒展,一旦压抑,就会出现中医所说的“肝木克脾”,脾气因此就要被克伐致虚,引起一系列脾虚的问题。为此,要通过饮食起到抑肝强脾的作用,同时要及时通过甘味的药物来补脾。
 
  药物中的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食物中的大枣、小米、山药、饴糖都是可以健脾的,都适合在春天食用。五味子、白芍等,都入肝经,有收敛肝气的效果,也是医生常在春季处方里所用的。
 
  其他常见的脾虚问题
 
  中医所说的脾的功能,有“主肌肉”“主卫外”“主运化水液”之分。
 
  中医所说的脾虚,不是身体内的脾脏出了问题,而是各个器官功能不足的统称,心脏病、胃炎都可能被诊断为“脾虚”。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就是说,所有的肌肉都和中医所说的“脾”有关系。而我们全身重量的40%左右都是肌肉,这些肌肉不仅分布在躯干、四肢,还分布在心肌、胃肠道、呼吸道,以及遍布全身血管的血管壁上,因此,但凡有肌肉的器官、组织出了问题,都可能是中医所说的“脾虚”。
 
  平胸垂臀、法令纹明显是女性常见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肌肉张力不足,导致面容、身材不紧致。这种人还可能有一个难以启齿的毛病:漏尿!大笑、咳嗽、打喷嚏、跑步时,腹压增高,就会出现憋不住尿的现象,这些都是“脾虚”引起肌肉无力所致。
 
  肌肉无力一方面表现在胃肠道——食物难消化,另一方面就是大便常年不成形或者常年便秘。
 
  不成形是因为胃肠的肌肉无力,对食物的糟粕“塑形”无力,便秘也不是因为大便干,而是没力气排便,这个没力气也是因为胃肠道的蠕动不给力,对此,中医会诊断“脾虚”,用的药物如白术,炒麦芽,都是入脾经的。
 
  还有一些人,因一次感冒导致咽炎,之后就形成慢性咳嗽;患一次泌尿系统感染,随后就转成慢性疾病,只要一劳累就复发;一次急性肠炎就导致长期腹泻,随后变成慢性肠炎。
 
  这些病之所以转为慢性疾病,都是因为脾虚。身体的免疫系统属于中医所说的“脾”的“卫外”范畴,脾虚的时候,免疫功能下降,外敌进入时,原本应该速战速决的“攻坚战”,因为免疫能力不足变成了“拉锯战”,慢性病就这样形成了。
 
  脾主运化水液,这一点失常的后果,女性感受最深——虽然前一天晚上很少喝水,但第二天起床眼睛还是肿的。白天口渴时,喝水不解渴,稍微喝点水就要小便,虽然体重没变,但身体和面容却总是胖胖涨涨的,她们不是缺水,而是缺乏用水的能力,后者就是脾虚。
 
  这些疾病虽完全不同,但中医治疗时都要健脾。《黄帝内经》在讲到各种食物时,“五谷为养”被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五谷都是入脾经的,是最天然的健脾食物,用每天都要吃的东西来改变体质,比药物更有“润物细无声”的持久效果。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